错误信息

Warning: mkdir(): Permission denied 在 boost_mkdir() (行 1407/var/www/html/sites/all/modules/boost/boost.module).

【中大之声】建设自贸区要围绕''三个高水平''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围绕三个“高水平”来下工夫
  
           编者按:在由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主题论坛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2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在建立“高水平的自贸园区”、“高水平的经济运行管理体制”、“高水平的对外经济合作”等三个“高水平”上下功夫。为建立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毛艳华教授建议,政策框架应在创新投资管理的体制、开展规则体系压力测试、加快金融领域创新、加快融资等平台、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方面突破。

   (以下为文字实录整理稿,文字未经演讲者审阅)

  毛艳华(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今天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周年的日子。两年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上,深入到全社会了。在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前夕,我们深改组召开了深化改革会议,专门对开放新经济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要坚持扩大开放来促进深化改革,坚定不移的提高开放新经济的水平,加快目前开放新经济的新体制,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过去两年来,我们面临新的形势和环境,今天我想就如何将自贸试验区建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谈三个方面的想法。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面临新形式、新挑战、新任务

  首先,经过两年的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面临一些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新的任务。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新的创新引领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因此我们提出要开放,主动赢得经济发展、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第二,国内经济发展新的挑战。我们目前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增长和结构确实是不容乐观。现在提出来要以结构性的改革来推动结构性的调整,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比如说,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家海关总署也出台了一些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意见等等,这些对我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提了一些挑战。

  第三,我们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两年的改革创新,基本的制度框架,即我们讲的“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核心的贸易监管制度、以金融创新开放的金融制度、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的监管制度”已经搭起来了,以这样一个资本制度框架是否能够承担起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新的形势挑战。

  二、建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的三方面内容

  第一,是高水平的自贸园区。这方面要仔细的推进,这体现在“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自由化的环境方面。第二,探索高水平的经济运行的管理体制、模式。通过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经济运行管理体制,形成自由贸易试验区现代的市场体系,探讨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进一步吸引高端要素,获得高效的资源配置。第三,探索对外经济合作的高水平。在新的模式、新的路径、新的体制这一块要高水平,以此服务目前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即要形成服务有全方位的新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围绕这三个“高水平”来下工夫。

  三、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的政策框架发展方向

  第一,创新投资管理的体制。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了对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要进一步探索内外资一致的负面清单管理的方式。由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探索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制定外商基础性法律,要统一市场主体的法律。现在比如说广东地区,内资企业是按照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但将来内外资企业怎么统一,以达到公平竞争市场主体进行统一清单管理的目的,这也是一个方面。如何在金融、文化交流、医药、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形成更为深度、更为广度的对外商投资的开放也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第二,开展一些规则体系的压力测试。这也是我们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一些环境规则的压力测试。

  第三,加快金融领域的创新。我们金融改革要力推人民币的国际化,为我们“一带一路”提供支撑。这不但是人民币境外融资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民币的债券市场的形成、大宗期货市场的建立”等围绕人民币的国际化的平台搭建,以此来提供支撑。

  第四,如何通过集聚一些高端要素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探讨如何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加快这些融资、结算、支付这些平台的建设。

  最后,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升国际航运能级。我认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航运功能是它主要的优势,如何加快建设,形成所谓的航运交易国际平台是建设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的一个政策发展方向。

链接:http://cicftz.shufe.edu.cn/zjsd/jt/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