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之声】莫以新增企业落户数量论英雄

           近日,广州市人大代表交叉视察活动走进南沙区。视察活动中,据南沙区副区长黄卡介绍,截至10月底,南沙新区今年注册企业达5473家,同比增长281%,其中南沙自贸区内注册企业新增3914家。

    相较而言,截至10月底,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更高,达25530家,同比增长158.64%,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注册企业超过200家。

    虽然自贸区成立后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但片区之间存在如此差距,该如何看待呢?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博士后陆剑宝表示, 评价自贸区的发展,“莫以落户数论英雄”。

    陆剑宝认为, 三大片区定位不同,入驻的企业也有差别。像前海,产业主要定位为金融租赁,主要对接香港,中小型或微型企业比较多,企业数量肯定较大。而南沙制造业企业比较多,所以在企业数量上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对于南沙来说,就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三大片区在定位上有差异,不能用同一个指标去评价他们”。

    粤港澳合作是广东自贸区的最大特色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广东自贸区毗邻港澳的优势?陆剑宝表示, 相对于前海和横琴来说,南沙在未来的开发中可能会更多地涉及到湿地保护、生态保护、农民安置等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更应在建立社会管理体系时借鉴香港经验。

    “目前,南沙正在探索‘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我认为在某些制度创新上可以更加大胆,”陆剑宝指出, 南沙与香港地理、血脉、人文相连,语言相通,发展文化、娱乐业有天然的优势。他认为,可在南沙构建一个“香港的好莱坞”,吸引香港电影到南沙拍摄,借此构建文化娱乐氛围,吸引更多人才。

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5-11/20/content_12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