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艳霞 | 发布日期: 2016/01/12 - 22:24
摘要:主要通过比较研究世界发达湾区以及国内主要湾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梳理相关湾区发展路径、策略及其成功经验,为国内发展湾区经济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湾区经济,旧金山湾,纽约湾,东京湾
一、湾区经济概述
(一)湾区及湾区经济概念
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是滨海城市特有的一种城市空间,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环境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生态、人文、经济价值。在国际上,“湾区”一词多用于描述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而衍生的经济效应则称之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是世界一流城市的显著特征。
根据湾区所包围海面的大小,可以将湾区空间划分为四种尺度。
1.小尺度的湾区空间:指陆地所包围海面面积较小,一般小于5平方公里,最大不超过10平方公里;
2.中等尺度的湾区空间:湾区海面面积宽度适中,海湾两岸有水路和陆路两种交通,通常是城市的一部分,或隶属于某个行政区,如胶州湾、大连湾、英吉利湾等;
3.大尺度的湾区空间:湾区海面面积较大,这类湾区通常周围有多个城市一起构成一个城市群或者经济圈,如渤海湾、东京湾、旧金山湾等。
4.超大尺度的湾区空间:区域内可能包含很多小型和中型的海湾,如孟加拉湾、墨西哥湾等都是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尺度海湾,这类湾区域通常包括很多国家。
(二)我国湾区概念演变及界定
我国提出湾区概念,源于粤港合作。上世纪末,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吴家玮教授最早提出了“香港湾区”(亦称“深港湾区”)的概念。之后我国又相继提出了建设“港珠澳湾区”、“珠三角湾区”及“珠江口湾区”等。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资源在全球内互动与分配,在海陆空等渠道中,海洋经济成为主流,并逐步形成以湾区为核心的经济集群中心。中国为接轨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属于自己的新型世界级经济湾区。自2010年4月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山东、浙江、广东和福建、天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
二、国外湾区经济发展状况与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知名海湾几千个,知名海湾城市几百个,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掀起的滨海湾区建设浪潮,使很多湾区城市呈现出新面目,湾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湾区经济在国外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从世界经济版图看,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国外许多城市凭借有利的各种海湾资源条件,实现了城市的科学、合理的发展,达到了整合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目的,打造出很多国际名城,如美国的纽约湾和旧金山湾、日本的东京、加拿大的温哥华、澳大利亚的悉尼等等。这些地区都以林立的城镇、优美的环境、开放的文化氛围和便捷的交通系统著称。
(一)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是指环绕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海湾一带的地域,共有9个县、101个城市,面积达17955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在700万以上,是继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之后的美国第五大都市。区内主要城市有旧金山、圣何塞和奥克兰。经过多年的发展,旧金山湾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贸易、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旧金山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5940亿美元,是世界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排名第20位的湾区。
其成功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知识为背景,湾区内拥有硅谷和20多个著名大学,如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大学,有航天、能源研究中心等,引领全世界20多种产业;二是资金的筹措保证。旧金山的私人创业基金机构有30多家,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三是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参与;四是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社会的环境,使其能充分吸引、留住高端人才,维持领先地位。旧金山湾区是美国第五大城市群和高科技产业集中地区,依然保留着多丘陵的海岸线海湾森林山脉和旷野。
(二)东京湾
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太平洋海岸,是优良的深水港湾,环东京湾地区有东京、横滨、川崎、船桥、千叶等5个大城市,面积达9760.18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了全国的1/3,集中了日本的钢铁、有色冶金、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等主要工业部门。东京湾沿岸形成了由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六个港口首尾相连的马蹄形港口群,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并构成了鲜明的职业分工体系。东京湾城市群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之一。横滨是仅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工业以重化工为主,炼油、电器、食品、机械、金属制品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三)纽约湾
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以及国际航运中心,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成为国际湾区之首。纽约大都市圈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等31个县联合组成,面积达33484平方公里。2013年纽约大都会GDP达到13797亿美元。
纽约作为其核心,具有以下功能及特征:为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重要制造业中心。服装、印刷、化妆品等居首位,机器、军工、石油和食品加工有重要地位。有58所大学,两所世界著名大学。是全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曼哈顿,纽约的CBD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150万人口,全球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大公司总部云集。集中了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五大道。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公交系统最繁忙的城市,旅客量近3000万/天。
先进湾区城市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快速发展中的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外部分环湾城市开发项目及经验总结如表2。
三、国内湾区经济发展状况与经验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据初步统计,我国的海湾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150多个,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的有200多个(包括河口湾和溩湖)。各沿海省份都有自己的海湾,其中较有名的有香港的维多利亚湾;海南省海口湾、三亚湾;福建省的泉州湾、湄州湾、厦门港所在的金门湾;广东省的大亚湾、碣石湾、红海湾、大鹏湾;广西的北部湾;浙江的杭州湾、三门湾;山东半岛的莱州湾、胶州湾、桑沟湾;辽东半岛的大连湾、大窑湾、小窑湾等。
相对于国外自上世纪60年代启动湾区建设而言,我国正式提出启动湾区建设的时间较晚(上世纪末),21世纪各滨海城市开始陆续提出湾区建设,与世界先进湾区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部分湾区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环珠江口湾区、维多利亚湾等。
(一)环珠江口湾区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最早提出建设环珠江口湾区,2010年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又开展了《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加强湾区建设,促进三地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环珠江口湾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湾区领先优势。


一是作为大珠三角核心圈的主干部分,湾区经济构成了大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主体。据统计,2008年大珠三角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全球20大经济体系之一,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的83.50%,这意味着湾区的经济实力相当于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16个市县的4/5。由大珠三角主导的粤港澳地区在中国的地位首屈一指,2008年粤港澳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含港澳)的17.34%,商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含港澳)的56.06%。粤港澳三地生产总值以单一经济体计算,在亚洲紧迫日本印度和韩国之后,排第四位,就世界大都市圈而言,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仅排在纽约东京大都市圈之后,排第三位。
二是建成了高效快捷的交通体系。2012年第三条亚欧大陆桥开通,湾区在第三条亚欧大陆桥和亚欧经济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另外,湾区交通建设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网的规划建设,以港深穗为主轴,把在建的高铁网轻轨网和地铁网三网联成轨道交通网,形成优质高通达的交通网,“大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正加速形成,同时,以湾区为枢纽建设对外交通,形成高度可达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香港澳门与湾区其他城市之间跨界无缝衔接,极大地降低了制度成本。
三是环珠江口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集聚了6个国家级高新园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863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0多所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等。产业发展各有侧重是“环珠江口湾区”建设的核心之一。
(二)香港维多利亚海湾
维多利亚港是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是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最重要的港湾之一。维多利亚港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范围东至鲤鱼门,西至汲水门,北至青衣南部海域。海港内包括青洲、小青洲、昂船洲及九龙石等岛屿,以及蓝巴勒海峡、硫磺海峡及鲤鱼门等水道。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每年到港的船只达22万艘,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的维多利亚港被视为重要的商港,货运业务主要集中在尖沙咀九龙仓码头。但政府意识到尖沙咀和香港岛之间的湾区(统称为“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对香港日后发展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便陆续在沿岸兴建香港太空港、香港文化中心、星光大道以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等文化展览设施,使得中心地带与尖沙咀的各大购物广场和香港岛中环CBD相互映衬。时至今日,中心地带已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几乎每位访港游客或商务人士都会首选此地观光游览。而香港的集装箱货运功能主要转移至偏离市中心的葵青货柜码头,使其成为了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这一系列的规划建设,最大化地发挥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了香港国际形象的同时,又保证和增强了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维港对香港历史文化、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是发展滨海旅游与休闲产业。旅游业无疑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维多利亚海湾通过增加旅游景点和设施的数目、扩大其规模和提高其品质,在博物馆或其他展览设施中注入一些崭新的吸引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形成了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能为游客提供多种此类设施,旅游交通完善,丰富游客的旅程体验、提高游客旅程质量。以维港为核心的香港中心区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其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二是拓展贸易渠道,建设国际物流中转港。香港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国际集装箱港口之一,也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主要枢纽港。香港港是港口私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典型,港口设施几乎全部由私人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其集装箱码头完全遵循自由港政策。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名列世界前茅,2011、2012年,排在上海、新加坡之后,维持在全球第三位。
三是吸引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香港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专业服务支援、低税率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良好的金融环境。香港已成为众多跨国公司设立亚太总部的首选。201 1年跨国公司驻香港地区总部数目和跨国公司驻香港地区办事处数目分别达1340家和2412家,远高于上海等内地城市水平;在香港非本土企业注册公司中,20%以上是地区总部,主要以商业和金融服务业企业为主。

图1 香港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来港葵青货柜码头是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也是目前全世界第三大吞吐量的货柜(集装箱)港口。
维多利来中心地带位于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沿岸区域,因拥有优美的海港风景,且毗邻中环和尖沙咀——香港最繁荣的区域,逐渐形成了集文化、展示、旅游于一体的港湾。
四、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启示
湾区发展与规划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区域规划将在理性分析之基础上需要更多的系统前瞻性的思路以协调多层次的发展目标,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过程。通过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可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湾区开发意味着规划智力资源在该区域更加密集的投放,意图实现更丰富的规划发展目标,因此在这个整体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目标需求、不同部门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统筹协调关系。
第二,湾区开发的核心问题是重视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长期发展过程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湾区可开发土地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因此需要依据自然地理特征适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对湾区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第三,保护善用湾区自然景观与空间特征是实现湾区多层次功能内涵的关键,本标准,以确保在满足近期发展需求之同时,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低效利用。在开发前,需要结合湾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制定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标准准则,完善对各类规划的落实监管机制,实现湾区景观优势与功能开发的相辅相成。


第四,不断探索、推进湾区发展模式的转变。湾区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等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融资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与休闲产业,吸引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湾区崛起的背后,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整个社会生活的优化,是城市结构的转变。
作者简介:刘艳霞,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研究员,长期从事特区与台港澳研究。
参考文献:
[1]聂正标,王宏新,甄磊.北部湾地区发展历程与经验研究.经济观察,2011.02(下).
[2]王军,林晓红,史云娣.海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日本东京湾发展历程对青岛的借鉴.中国发展,201 1,(4).
[3]柯世源.硅谷和旧金山湾区的科技经济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8).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小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R],2005.
[5]路旭,李贵才.珠江口湾区的内涵与规划思路探讨.城市发展研究,2011(1).
[6]毕斗斗,方远平.世界先进海港城市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国际经贸探索,2009(5).
[7]陈德宁,郑天祥,邓春英.粤港澳共建环珠江口“湾区”经济研究.经济地理,2010(10).
[8]广东海洋经济地图.2012,5.
[9]《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湾区经济部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