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南沙片区根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投资贸易便利化、粤港澳深度合作、特色金融发展等方面推动制度创新,构建了基本制度框架,各项创新成效显著。在广东乃至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多项创新为南沙首创,在全国复制推广。但是,自贸试验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先行地,南沙片区开展制度创新还面临一些突出性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推进思路与重点方向,将南沙片区制度创新引向深入。
从顶层设计层面夯实制度创新的基础
重新思考并理顺南沙的行政区划。建议南沙更名为“广州滨海新区”,作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之一参与全球竞争。“南沙”这一名字不具有唯一性,容易发生地域概念混淆,突显不出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品牌。还要进一步明确“广州滨海新区”的定位,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抓手,“广州滨海新区”可以承担起广州城市发展的未来。建议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与南沙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举全市之力推动自贸园区和“广州滨海新区”的改革创新。
支持和激励各级干部队伍服务于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主管领导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在南沙办公;制定办法由市财政给予南沙干部和优秀专才以专项补贴。同时,出台相应办法支持各级干部和人才发挥能动性,大胆探索创新创业。
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下大力气推进南沙主干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尤其要集中优势资源,吸引大型国资集团服务自贸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修通南沙与中心城区的高速客运干线、南沙港铁路以及与广州南站和白云国际机场的连接通道,实现港口、空港和高铁站的联动。
创新对外宣传和招商宣传手段。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广州城市与沿线港口城市和节点城市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大力推介广州自贸园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管委会下设专业细分的招商部门。一是根据南沙产业规划定向招商;二是探索中介招商模式;三是以自贸试验区宣传片和节事带动招商。
继续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开展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规范工作。就政府职能而言,形成“权力清单”,简政放权;就政府责任而言,制定“责任清单”,明晰职责。探索一套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规范方法。二是继续提升行政透明度。明确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及其运作流程;制定有关自贸试验区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须公开草案内容,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对规范性文件有异议的公众可提请市政府进行审查。
创新国际仲裁和商事调解机制。自贸试验区可以尝试成立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以国际高标准为起点,探索争端解决的国内处理。在关于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等议题的制度设计上应遵循事中事后监管原则,在争端出现的情况下,用制度保障争端解决的对象清晰、缓解顺畅。提高争端解决时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现有的知识产权局可相应地扩充职责范围,将原先有限的审批事权拓展为更广泛的行政管理职能并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同时,建立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联动机制、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开展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建设一套完整的含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社会信用、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框架,加强对市场主体“宽进”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按照总体制度框架的设计要求,分类推进实施,形成“总体监管+分类监管”模式。
分步骤有重点地实践TPP高标准国际规则
以环境的高标准打造高水平的生态南沙。基于工作内容,注重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保护;加强对天然湿地和生态林完整性的保护;鼓励和提倡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开展;禁止过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取消无管制、无节制的捕捞行为补贴等。基于产业规划和布局,不得以招商引资为目的,破坏生态环境和原始森林。基于可持续发展,成立南沙生态保护委员会,成立基于环境保护的社会组织,增强投资者和社会居民的环保意识,制定符合本区域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打造“南沙环保的国际标准”。
以“发展”的高标准打造南沙深厚的竞争内涵。一是减少贫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障和扶持在本区注册的中小企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把南沙打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模范区”。二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南沙片区从一开始就树立了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高标准。贯彻TPP规则中关于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南沙完全有能力、有平台、有基础去实践这一标准。三是打造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体系。以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市场化、实践性的技术人才,树立全省甚至是全国的职业教育示范基地。
以“合作”的高标准引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规则。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南沙片区应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引领的优势,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货物通关、商品检验检疫、质量标准、电子商务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谋划于我有利的规则体系,主动抢占制高点。
引领负面清单投资管理改革方向
负面清单要进一步与国际规则接轨。在设计模式上,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如韩国)的负面清单管理经验,采用短清单模式;在投资口径上,采用宽口径。
探索负面清单第4版。3版负面清单的改革力度比较大,但对删减条项的原因和依据没有做出解释。针对前3版负面清单的修改方向,南沙可以根据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特殊功能设计负面清单第4版,除了有针对性的删减一些条项外,还辅以清晰解释删减依据和保留依据,增加政府投资管理的透明度。
完善制度创新的配套政策
创新南沙土地开发模式与在使用政策。一是产业用地协议出让,联合实力企业建设自贸试验区。二是一留用地政策调动民间的土地资本建设自贸试验区。三是将轨道交通等大型公共配套设施优先配给积极建设者,建立南沙受益者共担制度。
以三层人才政策打造“国际人才港”。改变传统南沙的“人才候鸟”现象,制定三层高素质人才集聚政策体系。第一层以大学城为中心,构建“广州大学城-南沙”人才对接平台。第二层打造以港澳专业人才为对象的创新创业平台,吸引香港澳门地区青年学生到南沙创业。第三层吸引国际性人才到南沙投资。以“新广州靓环境”为亮点,重点招揽一批国外人才。
税收“双减”促进“双创”。利用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优势,在南沙新区片区推行积极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结构性减税和定向减税的力度。在新创企业(成立3年内)税收上实行减免;在研究创新税收上采用加计扣除优惠;在服务贸易和离岸贸易领域形成独立的税收制度。在企业招商、进驻和事中事后管理全过程明晰税收政策措施,让企业和个人“心里有底”,让企业普遍受惠,提升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