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信息

Warning: mkdir(): Permission denied 在 boost_mkdir() (行 1407/var/www/html/sites/all/modules/boost/boost.module).

研究团队赴上海调研 参加复旦自贸圆桌会

                                     
2015年11月11日上午,复旦自贸圆桌会议第十一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会前,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等一行与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石磊等进行亲切会晤。

 

首先,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致辞,对李善民副校长一行表示欢迎。他谈到,经济学院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便开始搭建这个平台,这几年来也做了不少工作,与上海自贸区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在研究上也在不断地扩大跟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地方的一些联系,希望就上海和广东自贸区的建设经验进行交流。

 

张军院长从上海自贸区的角色以及金融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等内容发表看法。他表示,金融自由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中意义重大。自贸区的试验,是尽可能为中国未来的金融开放寻找一个符合中国自身条件的制度模式。人民币兑换问题是中国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属于建立离岸市场的问题,比如跨境结算、资金池甚至包括更高层面上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的成立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自贸区在实施金融改革开放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现在有四个自贸试验区,未来可能在“一带一路”沿线、中西部地区或许还会有1~3个自贸区,从而形成中东西呼应的布局,这可以说是新一轮或者是中国开放战略2.0版。

 

李善民副校长表示,广东自贸区面临着下一步怎么发展,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如何突破等问题。目前自贸区金融创新还是上海先试行,其他自贸区再跟进,在制度创新方面难以突破。希望能够通过对上海自贸区的调研,与复旦大学进行学习交流,提出制度创新,包括在要素流动、人员要素流动、资金流动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尹晨秘书长介绍了复旦自贸研究院的基本情况,目前研究院的研究重点:第一是从国际关系角度看自贸区发展,包括TPP、BIT、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问题;第二是自贸区与全球价值链分布;第三是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第四是国际经贸新规则,从国际法角度,包括WTO框架下,特别是新的TPP和BIT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第五是金融开放与创新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一是自贸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问题;二是张江为主的科创中心和自贸区双向联动的问题;三是自贸区与国家战略——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联动问题;四是研究新加坡经验,完善政府治理工作。

 

符正平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自贸研究院组织搭建、经费保障、研究队伍建设等基本情况,结合广东的情况,谈了中大自贸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毛艳华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自贸研究院的研究情况,目前聚焦广东自贸试验区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政策落地、人才引进问题,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问题,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及深化粤港澳合作等课题。他表示,如何结合“十三五”规划,对外开放新格局,开展自贸试验区的前瞻性研究,是研究院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一同调研的有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麒麟、艾德洲,博士后陆剑宝、钟世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