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教授一行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调研,与管委会领导深入交谈。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湧博士首先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扩区以来的几个重要变化和效益提升的原因,包括新设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大幅提升、扩区后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成熟企业数量增加、各片区分工明确对政策落地的促进作用、各片区统一在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轻型管理架构下运作等。
张湧局长接着围绕制度创新从贸易便利化、投资、金融等方面介绍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他认为,贸易便利化的实现需要真正的制度创新,例如“单一窗口”制度,其便利性的背后是政府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在投资方面,张湧强调了负面清单的重要意义,准入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政府运行模式的改变,互联网、大数据的概念都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金融方面,重点在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境外人民币回流投资的通道、平台、机构准入、产品、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在贸易便利化、投资、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政府将主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发挥支撑保障作用,真正将着力点放在建立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制度环境、营商环境,真正将发展动力从政策驱动、资源驱动转变为环境驱动、创新驱动。
随后,研究团队来到浦发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陈雷副行长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介绍了境外融资及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陈副行长提到,境外融资目前仍有额度限制,但同时存在四项有限渗透,即经常项目、归还上海地区的贷款、用于企业自身经营实业投资及其他,集中体现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FT账户的核心在于其分类作用,将所有进行自贸业务的资金分账管理。陈副行长还介绍了FTE、FTN、FTU、FTI、FTF五类账户的区别,强调了其对投融资汇兑便利、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
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符正平教授、副院长毛艳华教授,副研究员王麒麟博士、艾德洲博士,博士后陆剑宝、钟世川等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