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信息

Warning: mkdir(): Permission denied 在 boost_mkdir() (行 1407/var/www/html/sites/all/modules/boost/boost.module).

【广东】首批27条改革创新经验 正在南粤大地复制推广

中国命题
开放的自贸区如何引领新一轮大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元年。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可把对外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具有共性的难点、焦点问题,在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先行先试,通过在局部地区进行压力测试,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探索最佳开放模式。
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模式和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广东自贸区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并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新经验、探索新途径。
广东答案
首批27条改革创新经验正在南粤大地复制推广
12月23日,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公布了27条改革创新经验。
其中,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共有23项,包括投资便利化领域(9项)、贸易便利化领域(13项)以及金融创新领域(1项)。在全省相关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共有4项,分为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2项),在广州、深圳、珠海市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2项)。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项国家战略。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了什么、又创新了什么?如何在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的同时,大胆闯、大胆试,把国家层面的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战略意图,和地方加速发展、稳定经济结合起来?首批27条改革创新经验,便是广东这一年所给出的答案。
对于三大自贸片区所在的广州、深圳、珠海三市来说,从珠三角走向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乃至全世界,从讲粤语到讲世界语,其实便是走出粤语经济圈、融入世界开放经济体系的过程。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史,创新,总是如涟漪一般,从一个个被打破宁静的小点开始,一波一波地向外蔓延。当改变的力量足够强大时,整个水面都会随之荡漾。同理,从广东自贸试验区率先发轫的一批批改革创新经验,也会随着复制推广,将逐步在广东构建起与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最终推动中国新一轮的高水平开放、高标准改革、高质量发展。
先行先试
广东自贸区首批改革创新经验
(一)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
1.投资便利化领域:
◎建立“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在实施企业登记注册“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实行“多证合一”
◎制订行政违法行为提示清单
◎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互联网+”税收服务
◎国地税联合办税
◎税务网上区域通办
◎税银合作“税融通”
◎网上申领普通发票速递免费配送
2.贸易便利化领域:
◎国际转运自助通关新模式
◎加工贸易手册管理全程信息化改革
◎海关原产地管理改革
◎征免税证明无纸化改革
◎企业注册登记业务“关区通办”
◎跨境电商商品溯源平台
◎进口食品快速放行模式
◎进口酒类分类管理
◎检验检疫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
◎入境维修“1+2+3”监管模式
◎进境动物检疫许可流程再造
◎检验检疫无缝对接内陆“无水港”
◎建立检验检疫“电子证书”模式
3.金融创新领域:
◎跨境支付工具创新
(二)在全省相关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
1.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
◎陆路跨境快速通关
◎国际中转食品监管
2.在广州、深圳、珠海市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
◎自贸试验区港区一体化运作
◎小规模纳税人简并征期
一线现场
南沙新区片区推行企业登记注册“一口受理、多证联办”
新设企业“十证三章”24小时办结
在南沙片区的七大板块中,占地6平方公里的金洲村有近1/3的面积被纳入其中的蕉门河区块——境外投资综合服务区。作为政务服务中心所在地,境外投资综合服务区见证着这片面向全球的改革试验田每天上演的故事。
今年10月25日,广州海关联合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在这里率先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来自南沙的广州锦兴纺织漂染公司报关员黄丽洪现场通过电脑做了演示。黄丽洪表示,过去要自己跑到口岸办理,这一次在电脑上可以直接申报进口。申报后两分钟得到报关单号,在广州海关12360微信公众号上输入,即可随时随地查询通关进度。
广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胡冬梅介绍,“互联网+易通关”改革,使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自助报关、提前归类审价、互动查验、自助缴税,实现重要通关环节“零跑动”、“零耗时”。
除了“互联网+易通关”,以贸易便利化为导向的大通关体系建设正在南沙节节突破:试点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启动关检“三互”模式;实施快速验放机制,海关通关时效提高50%以上;实施国际转运货物自助通关新模式,实现24小时全天候自助通关,使货物转驳时间由原来的1—2天缩短为3—5小时;今年7月在全国率先试点以政府采购形式支付查验服务费;探索运行“超级中国干线”项目,将香港空运货站货物收发点延伸至南沙……
在企业登记等方面,南沙也屡有创新。
朝着“一颗公章管审批”的目标,南沙新区片区在企业登记设立方面启动了“一口受理、多证联办”改革。到今年12月,“一口受理”平台实现了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投促、社保、统计、食药监、海关、检验检疫等11个部门所涉及到的“十证三章”联办,现除《食品经营许可证》未能实现1天办结外,申请人在改革后仅需往返“一口受理”窗口2次,1个工作日(24小时)内即可领取以上证、章,成为全国实现市场准入联办证件最多、最快的地区。
同时,“一照一码”也已覆盖至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人社、海关、投促、统计9个部门,并将设立登记代办服务延伸至6个银行网点。
制度创新带来的是企业注册的“井喷”。截至10月底,南沙自贸片区注册企业新增3914家,注册资本534.2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77家,注册资本175.5亿元。
自贸试验区不断释放出来的红利,让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相融合的格局在南沙渐行渐近。今年以来南沙港新开辟了13条国际班轮航线、10个“无水港”业务点和5条“穿梭巴士”支线。南沙自贸片区也设立了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加快打造船舶(游艇)、航运、航运人才、临港大宗商品、航运衍生品等五大市场。而承载着打造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重要使命的南沙,已落户89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约320亿元,企业数量和业务规模超过全市的一半。截至目前,南沙新区已集聚537家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同比增长343%。
前海蛇口片区市民家门口购买进口商品
深港“前店后仓”运作模式前海独有
不久前,前海周大福全球商品购物中心正式开门营业。作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重点项目之一,该购物中心“港资建设、港企运营、港人收益”。这意味着,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购买进口商品,引得周边消费者纷纷前去体验,一连数日出现排队进场的盛况。火爆的背后,是前海独有的深港“前店后仓”运作模式。
前海湾保税港区货物进出便利,仓储成本较低,加之深港两地交通便捷,为探索建立“前店后仓”储运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除了跨境电商体验店之外,货物从前海湾保税港区配送至香港门店的平均时间,也从最初探索的按天计算,到现在平均8小时即可完成配送,企业运营成本可下降两成左右。
深港合作的成果,已经成为深港两地老百姓的福利,而这只是深港合作深入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深港合作呈现出“井喷”状态。目前,在前海蛇口片区注册的港资企业已经超过2300家。已出让的17块用地中,9块土地为香港上市企业或实际控制人注册地在香港的企业竞得。不断对港服务业开放,香港注册税务师、会计师、房屋经理、社会工作者等10多类人才可在前海从业执业。今年9月正式开工的嘉里建设前海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这是前海第一个试点“香港建设模式”的投资项目,前海在工程建设领域进一步扩大对港开放。
这几年,前海发生的变化让人感叹“一年一个样”,除了力推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围绕国际经贸规则、金融、法治、人才、深港合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探路、破冰,领先全国的改革创新成果也不断从前海出炉。
2013年1月,前海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破冰,被外界评论为“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截至今年10月,前海跨境贷累计实现提款金额328亿元,业务规模领先全国。跨境人民币贷款成为前海金融创新试验中的最大亮点。在人民币国际化、混业经营、放松监管、金融交易市场建设、深港金融合作等方面,前海创下了很多“第一单”。具有标杆性创新金融机构均纷纷落户前海,新业态不断涌现。
而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方面,紧随TPP、TI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前海正率先制定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简短版《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3个试点方案,努力为中美BIT、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提供基层经验和实践支撑。同时,率先探索法律服务业的对港开放,在全国率先探索涉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与适用,基层法院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均领跑全国。
横琴新区片区率先在全国推出“电子证照卡”
一张卡片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信德集团是一家核心业务包括运输、地产、酒店及休闲投资的综合型企业,在澳门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横琴开发的不断推进,信德集团在横琴乃至珠海的业务也在增多,但在内地不同部门或机构办事时需要较多材料、手续较为繁琐、时间较长,也困扰着一些企业。
随着横琴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的推出,企业的这些困扰有望缓解。
4月29日,横琴自贸片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正式推出,该卡以营业执照信息为基础,是集合企业其他登记、许可、备案、资质认证等的“企业电子身份证”,为企业办理各项审批业务提供了便利。这也是全国首个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被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列入广东自贸区首批可复制推广的27条改革创新经验、首批17个制度创新案例,被国务院自贸区部际联席会议确定为全国8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12月18日,电子证照卡又得到了“升级”,加载了金融功能,成为可在银行系统使用的“企业电子身份证”,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在金融领域,通过电子证照银行卡,银行可共享与企业相关的证照信息、信用信息和监管信息,为企业建立完整的银行服务档案,随时为企业提供各类银行服务。企业可凭该卡在银行办理账户结算、转账支付、贷款管理、资信评级、融资管理、理财管理等业务,实现在银行全方位办事。同时,银行也将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与其成长周期匹配的全程金融服务。”横琴工商局局长吴创伟说。
这一创新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有了电子证照银行卡之后,此前的年审等事务,公司可以直接网上申请,银行在后台就可以进行处理,不需要再去银行,所有的信息都在电子证照银行卡内,也不用重复递交相同的材料,办事方便了很多。”珠海横琴信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谢康铨说。
以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为代表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横琴自贸片区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横琴系统谋划,形成对标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有新思路、创新市场监管制度有新成效、创新政务服务有新举措、优化司法环境有新特点、建设横琴廉洁岛有新目标的新局面。目前,横琴已制定对港澳负面短清单、发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定工商行政违法行为提示清单、制订横琴与港澳差异化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推行立案登记制、率先将“类似案件类似判决”引入法庭辩论制度、率先推行第三方法官评鉴机制,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数据显示,目前横琴注册企业已超过1万家。

链接:http://www.china-gdftz.gov.cn/zwgk/rdgz/201512/t20151224_1434.html#zhu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