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信息

Warning: mkdir(): Permission denied 在 boost_mkdir() (行 1407/var/www/html/sites/all/modules/boost/boost.module).

【广东】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32项在全国先行先试的案例

一、国际经贸规则创新(6项)

  1.在全国率先制定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试点方案。紧随TPP、TI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前海率先制定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创新、简短版《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3个试点方案并拟由市政府上报省政府,努力为中美BIT、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提供基层经验和实践支撑。

  2.在全国率先实现“港区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港口、保税港区分属不同海关关区情况下,通过实施报关单与舱单两位关区代码匹配,实现同一主管海关辖下不同港区、不同关区代码项下货物自由选择通关手续办理地点,从而使不同港区进出的货物可在同一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申报、审核、查验、放行,真正实现“数港如一港”,此项措施提高了自贸区货物通关效率,领先于上海自贸区。

  3.在全国率先实施“先装船后改配”通关模式。前海蛇口片区已放行的出口货物可实施“先装船后改配”,海关通过将船代发送“改船报文”手续性作业后置,使得已放行出口货物可24小时改船作业,港口国际中转能力大大提高。此项措施为深圳海关在全国首创,上海自贸区尚未实施,对提升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港口国际中转能力有实际效益。

  4.在全国率先建立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深圳检验检疫局率先实现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模式,按照“清单外产品即报即签、清单内产品快审快签”模式解决传统模式下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便利化签证要求的问题,提升了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便利化程度,有很强的推广复制价值。此模式为全国首创,上海自贸区尚未实施。新签证模式在前海片区及跨境电商货物签证初见成效,自2015年3月在前海蛇口片区试点实施以来,相关地区出口企业共申领各类原产地证书5267份,涉及货值近4亿美元,可获进口国关税减免近2800万美元。

  5.在全国率先建立检验检疫“电子证书”模式。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口货物的纸质检验检疫证书变革为电子证书,全面简化检验检疫证书签证流程并提供自助查询打印服务,不仅进口商贸物流企业可通过平台登录查询,消费者亦可通过货物品名和进口代理商名称等信息进行证书信息查询。为此模式亦为全国首创,上海自贸区尚未实施。8月31日开始至11月30日,共签发电子证书3601份,为前海蛇口自贸区进口企业每年节省成本费用24.3万余元。

  6.在全国率先建立生鲜产品跨境电商进口通关模式。深圳检验检疫局在全国首创“全球直采、一般贸易进口、跨境电商送达”通关模式,此业务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二、金融创新(14项)

  7.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2013年1月,前海实现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贷款,被称为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截至2015年10月,前海跨境贷累计实现提款金额324亿元,业务规模领先全国。目前,跨境贷已复制到上海、天津等地,相对上海自贸区而言,前海跨境贷更为简便易行,不设贷款额度和期限方面限制。此外,2014年12月22日,前海金控与建行亚洲等牵头的6家金融机构组成银团,实现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银团贷款。

  8.在全国首批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2015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前海列为首批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地区,截至10月末签约金额达5.47亿美元,平均融资成本较以往低约3-4%。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境外债务融资仍在其跨境人民币贷款额度之内开展,且结汇政策也不明确。

  9.QDIE(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领先全国。上海自贸区已开展QDLP试点,前海QDIE试点相对而言开放范围更广,放宽了主体资格要求,扩大了投资范围,除投资证券类投资标的外,还可投资境外非上市公司股权、对冲基金及不动产。目前,前海QDIE试点已有36家企业,25亿美元额度,投资金额接近10亿美元。

  10.在全国率先实现CEPA10项下合资证券、合资基金项目。在CEPA框架下,允许在前海设立2家港资持股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其中1家港资合并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1家港资合并持股不超过49%。目前前海正在商谈合作的汇丰、恒生、东亚均是香港最具实力和知名度的本土金融机构。

  11.在全国率先发行首单公募REITs基金。2015年9月30日,鹏华前海万科REITs(代码184801)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这是国内首只真正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募REITs基金,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加快建设资金流转速度,属业内首创。

  12.在全国首创境外投资者参与深圳碳排放权交易。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境外投资者可以外汇或跨境人民币参与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截至2015年10月底,已有3家境外投资者办理了资格审核及相关手续,合计买入10.9万吨碳排放权,交易金额约416万美元。

  13.在全国首次推出创新小额贷款产品“微粒贷”。2015年5月15日,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在移动终端推出了首款“白名单”邀请制、全流程线上操作的纯信用小额贷款产品——微粒贷。微粒贷主要依托腾讯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广大个人客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主为目标客群,具有“仅凭个人信用、无需担保,循环授信、随借随还,7*24服务、15分钟贷款完成”等特点。微粒贷首次将社交行为数据与征信数据相结合进行借款人画像和风险评估,并以联合贷款的模式与合作银行共同完成贷款发放和深度客户经营。

  14.前海区内银行开展首笔离岸业务。2015年5月,深圳银监局出台《关于试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推动监管创新,允许取得离岸业务资格的中资商业银行总行可授权自贸区内分行开办离岸业务。2015年9月15日,丰泽国际物流(香港)有限公司成功在交通银行前海分行开立离岸账户,并办理了首单离岸业务。

  15.前海征信中心率先推出全系列征信产品。2015年1月5日,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前海征信)首批获得人民银行批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目前,前海征信推出了以信用分好信度(Credoo)为原点的10大征信产品及4类咨询服务,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端到端的征信产品+服务系列。半年内,前海征信已与国内外300多家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16.国内首家“保险创客大学”助力保险代理人制度创新。2015年9月,中国保监会印发《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形成一个自主创业、自我负责、体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的独立个人代理人群体”。2015年11月,前海保险交易中心和中国保险学会联合发起设立“保险创客大学”,为“保险创客”以独立代理人身份加入保险行业开展个人创业提供知识和能力助力,也为保险行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大量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

  17.发布国内首只跨境金融指数。12月3日,前海跨境金融指数(QCFI)正式发布。前海跨境金融指数(QCFI)是国内首个以地区命名的跨境金融综合指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56项。其中一级指标包含区域经济增长子指数、金融生态环境子指数和跨境交易活跃子指数。分别从实体经济、金融业体系建设和跨境金融活动三方面反映前海经济活力。二级指数和三级指数体系覆盖前海金融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指标的选取综合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制度或政策的发展水平,二是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三是跨境金融活动可度量。

  18.前海企业境外母公司首单“熊猫债”成功发行。201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对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有关事项的意见》明确,支持在前海注册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既可以直接以人民币形式调出境外使用,也可以在境内购汇后用于境外。2015年11月,招商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了5亿元人民币短期融资券,成为前海区内企业境外母公司的首单“熊猫债”。

  19.招联消费金融打造互联网消费金融新模式。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在前海注册成立,是我国第一家在CEPA框架下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是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率先确立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开展消费金融创新的轻运营模式。渠道方面,招联消费金融通过搭建线上消费场景平台和后台对接合作伙伴等方式,拓展各类消费金融领域,兼顾白名单邀请和陌生客来访,覆盖更广泛的消费客群。风控方面,通过用户社交行为、账户支付、消费能力等方面分析,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的风险特征,建立了评分模型,上线了“实时风控系统”,杜绝线上消费信贷业务中出现的伪冒、欺诈申请,有力地保障了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产品方面,从方便用户使用入手,以线上模式为主、兼具O2O模式,打造了注重客户体验、体现普惠金融特点的“好期贷”、“零零花”等一系列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线。

  20.开展“走出去”企业全球结算业务。为满足“走出去”中资企业、跨国公司全球资金集中运营和跨境结算的需求,前海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实现跨国企业集团全球结算和资金归集调拨,使“走出去”企业境内外投融资、离岸贸易结算更加便利化。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在前海搭建外汇资金池,顺利实现境内外子公司的资金归集和结算收付;深圳高速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汇资金池境外放款通道,实现集团对海外直接投资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结算;深圳前海首创环境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汇资金池外债额度通道,便利集团内境内成员企业与境外低成本资金牵手;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前海启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前海首家开办出口收入境外留存业务的公司。

  三、法治创新(5项)

  21.在全国率先探索涉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与适用。前海在国内最早提出对区内企业扩大适用香港法律选择权的课题,率先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港澳台及外国法律查明服务,设立了蓝海现代法律服务中心。最高人民法院及中国法学会已在前海设立了中国涉港澳台和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涉港澳台和外国法查明研究基地和查明基地。

  22.基层法院综合改革试点领跑全国。2015年1月28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参加前海法院挂牌仪式。前海法院是全国综合性改革示范法院试点,将全面探索立案登记制、审执分离、建立以审判为核心的新型司法行政管理体制。截至2015年12月1日,前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86件,其中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480件,约占全部案件的54.2%,涉港商事案件360件,约占全部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的75%。前海法院正在建立港籍陪审员选任制度,将吸收符合条件的香港居民参与内地司法审判。通过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已确定港、澳、台籍陪审员员额共计80名,其中港、澳、台籍陪审员具体数量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首批拟选任港籍16名、澳籍2名、台籍2名。

  23.建立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全国领先。前海国际仲裁院在全国首创以国际化理事会为核心的法定机构治理模式。该仲裁院发起设立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发起自贸区仲裁联盟、设立华南海事物流仲裁中心、华南高科技与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自贸区金融仲裁中心,在接轨国际惯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深港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4.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居于全国领先。2014年司法部批准广东设立不多于10家深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前海率先探索法律服务业的对港开放。截至目前,全国已批准成立的7家深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中,5家落户前海。

  25.在全国率先建立“五位一体”廉政监督新机制。整合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经侦五个方面力量,按照“人员统一管理、职权依法行使、监督形成合力”模式成立前海廉政监督局,围绕“审批、土地、工程、资金”等13个关键环节出台工作意见,建设前海“廉政示范区”。

  四、人才建设(2项)

  26.全国首批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前海与北京中关村共同列入全国首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挂牌成立深港博士后交流驿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前海将重点推动深港两地行业协会、人才中介对接,开展国际人才交流、资格互认、项目合作,深港共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27.对境外高端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全国领先。前海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个税补贴优惠政策。经认定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在前海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已纳税超过工资薪金的15%部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申请人取得上述财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截至目前,前海已经认定71名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发放个税补贴近2000万元。

  五、深港合作(2项)

  28.在全国率先以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建立“港资设立、港企运营、港人管理”的全球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前海港货中心依托前海跨境电商试点,为内地居民购买港货提供便利,同时为港企提供在内地创业的平台,除港货外,该中心还将对全球各国的优质商品进行保税展示交易,打造为万商云集的全球商品购物中心,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自贸区红利。目前,已备案的跨境电商企业达上百家,备案商品数万种。

  29.在全国率先实现国际海员外派服务扩大到全球籍船舶。国家海事局正式批复落户前海的首家外商独资海员外派机构骅林海事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可将其国际海员外派范围由香港籍船舶扩大至其管理的全球籍所有船舶。该政策为全国首例且明确为前海蛇口自贸区独有,一方面将大大推动中国船员走向全球、打造“中国服务”新品牌,另一方面也将帮助香港船舶管理公司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船舶注册和管理服务中心的地位。

  六、体制机制创新(3项)

  30.在全国率先建立法定机构区域治理模式。深圳市在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基础上,通过“一条例两办法”立法明确前海管理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履行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法定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31.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市场化手段开发运营自贸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率先构建“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咨委会社会机构”的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领导小组和管委会吸纳招商局集团人员参加,并正在与招商局集团研究合作成立前海蛇口自贸区有限责任公司,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小政府大企业”市场化运营自贸区的新路子。

  32.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为信用体系为内核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前海正在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方案,拟整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数据,推动人行、外汇、银监、证监、保监、海关、国检、国税等中央驻深机构的相关数据形成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的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平台,推动征信机构及有关金融机构与信用系统平台对接,形成以市场化为纽带,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共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

链接:http://www.szqh.gov.cn/news/201512/t20151207_258028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