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沙晒创新亮点 自贸区7个功能区块重点明确

南沙开推介会晒创新亮点

4月21日下午,刚刚挂牌的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举行首场推介会,面向国内外企业,一口气晒出南沙新区及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规划、政策框架体系,以及口岸、税务、金融等监管机构推出的通关便利、税收征管和金融监管等领域的系列政策。

作为广东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集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港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一体。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段险峰表示,目前,南沙自贸区7个功能区块都已明确了功能定位及重点发展产业。其中,明珠湾起步区已形成快速建设局面,蕉门河中心区空间格局已基本成型。

据悉,南沙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有15项已经落地,还有9项正在推进。

2014年GDP突破千亿,13年间增17倍

2002年大开发之前,南沙经济基础比较薄弱,GDP总量仅有60亿元。

经过2002年南沙大开发、2005年南沙行政区建立、2012年南沙新区获批以及2014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获批,南沙进入了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发展新时期,形成了蓬勃发展态势。

2014年,南沙GDP突破千亿大关,是2002年的17倍;工业总产值达2800亿元,是2002年的25倍;固定资产投资超400亿元,是2002年的29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60亿元,是2002年的30倍。

亮点1 外商机电产品维修与再制造门槛有望放宽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曾进泽介绍,在促进航运物流产业发展,国家批准南沙港区为整车进口口岸,实施汽车入仓“出口退税”和“国际中转保税”政策,支持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支持探索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此举有利于提高企业进出口申报效率,促进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方面,南沙自贸区顺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趋势,南沙正在搭建服务于制造转型升级公共平台,并申请到国家政策支持。放宽外商在南沙开展机电产品及零部件维修与再制造等方面的准入条件。允许在南沙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境外产品及国内出口产品的售后维修服务。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南沙探索贸易发展便利化发展机制,并在跨境电商、期货交易先行先试。

  其中,自贸区支持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允许设立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仓库,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进一步简化了跨境电商企业报关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大宗商品流通企业在南沙发起设立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在曾进泽看来,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也是南沙自贸区的一大优势。

  “在南沙自贸区划定之初,就提出了打造行政审批特区速度;建立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曾进泽表示,国家工商总局授权南沙工商管理部门实施对外商及其分支机构的登记管理业务。广东省政府将可以下放给南沙新区的省一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其中第一批41项已下放南沙组织实施。

  另外,自贸区的外商及港澳投资实行负面清单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实施企业年报工时,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成立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可选择港澳营商规则、港澳的仲裁规则和港澳仲裁员。“完善南沙的国际法律服务体系,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及合法权益,促进外商及港澳投资者便利进入内地投资。”曾进泽说。

  亮点2 将打造成为国内第三个融资租赁集聚地

  金融创新,南沙片区未来有何新招数?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自根逐条解读:

  在推动金融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南沙新区积极协调省“一行三局”制定落实金融15条政策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一行三会”近期推出54条改革创新举措,全力支持南沙金融创新发展。

  在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方面,南沙积极支持将人民币作为港澳地区及国外跨境跨国贸易,投资结算主要货币,创新开展双向人民币投资等金融业务,深入推进跨境产品政策制度创新。

  自贸区允许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支持开展人民币计价业务试点;允许发行多币种的产业投资基金。李自根称,此举有利于促进企业和个人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国家支持南沙开展金融汇兑业务创新发展,并且在简化金融机构程序,推动对港澳地区的进一步开放,探索实施本、外埠账户管理新模式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南沙自贸区支持外资保险机构在南沙设立法人机构与分支机构;允许广州地区企业在港澳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南沙开发建设;将自贸试验区企业开立账户的审核权限下放至银行机构,试行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发展融资租赁业是南沙金融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未来,南沙新区将打造成为继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三个融资租赁集聚地。南沙新区开展内外资租赁行业统一管理体制与市场准入标准等改革尝试,研究制定汽车融资租赁,支持开展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等大型设备租赁的海关外埠管理的政策创新,并鼓励相关金融机构通过境内外银行和银行贷款,境外发展,跨境授信等方式来支持租赁企业进一步打通境外融资渠道。目前,已有40家融资租赁公司落户南沙,注册资本达220亿元。

亮点3 建粤港澳数据服务实验区

  粤港澳合作,南沙手握一手好牌。在推介会上,粤港澳合作的诸多落地措施登场亮相。

  作为广东率先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桥头堡”,南沙正在探索放宽港澳投资权重,将粤港澳服务行业管理的标准衔接,进一步提升在服务要素、教育国际化及高端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为吸引港澳及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南沙集聚,推动服务要素的便捷流动,实现粤港澳经济深度合作。南沙自贸区允许港澳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伙联营试点;在南沙新区放宽进口游艇相关政策,支持南沙率先建立澳门游艇出入境管理体制新模式,支持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目前,南沙已被纳入经国家批准的广东省专业资格互认先行先试试点范围,准许港澳专业人士在南沙便利执业并逐步扩展职业资格认可范围。

  南沙自贸区正在探索开展职业技能“一试三证”的模式改革试点,“参加一次考试,同时获得国际、港澳、内地职业资格认证的改革模式”。未来,将有效拓展港澳人才发展空间,便利港澳及外籍高层人才在南沙聚集创业。

  未来,南沙将成为港澳向内地拓展、内地借助港澳通达国际市场的双向通道。南沙作为国内企业引进来、走出去重要平台,亟须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自贸区探索将境外产业与港澳资本市场有机结合,鼓励自贸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和国际贸易,探索构建国际商品交易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南沙自贸区还将建设国际同行专用通道,打造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实验区,发展离岸数据服务。发展离岸数据服务有利于区内企业借助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资源、成本和市场优势,发展面向全球软件开发、金融后台、研发设计等高端数据服务领域的科技业务。

  亮点4 “单一窗口”压缩一半审批时间

  在大通关体系建设方面,南沙新区目前已实施了一系列通关模式改革,包括扩大粤港澳通关“绿色关锁”实施范围、实施海关快速验放机制和国际转运货物监管新模式等。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模式,推动实现“一点接入、一次申报、多家联办、一点反馈、信息共享”基本功能。

  南沙新区还建立了企业登记“一口受理”政务系统,企业登记办证时间由原来的两周压缩为1天。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由101项压减为18项,审批时间压缩57%,实行了“三证合一”和“电子营业执照”等标志性改革。目前,正在积极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试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一支综合执法队伍管全部”。

  李自根介绍,南沙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有15项已经落地,还有9项正在推进。

  在海关监管方面,南沙推进口岸单位建立“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协作机制,初步形成关检“四互换、四互认、五互助”的“三互”清单。实施国际转运24小时自动通关新模式。

  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环节,南沙自贸区实施分线监督管理模式和“智检口岸”通关模式,实施零纸张、零距离、零障碍、零门槛、零费用和零时限的“六零通检”。实施集中查案监管模式,以合格评定为基础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实现快速通检。

  此外,对跨境电商物品实施“分类管理、便利进出”和“一次申报,分批核销”,实施便利的国际中转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和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管理。另外,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延长检疫许可证有效期至1年,允许多次核销,支持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开展业务。

  南沙自贸区还创新一次性登轮检查、国际航行船舶防污染作业远程电子检查等制度,实行信息化管理和自贸区海事智能服务系统,海事船舶进出口岸通关零待时。

链接:http://gz.southcn.com/content/2015-04/22/content_122730460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