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口受理”注册
突破点: 将企业登记由原来“跑部门、跑窗口”的串联审批登记模式变更为并联审批模式
内容:南沙区(含自贸区)审批权限及区域范围内拟新设立的企业(含内、外资)申请人通过“一口受理”窗口统一提交有关资料,1个工作日内可获得经贸、海关、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社保等8个部门颁发的文书、证章。
优势:使企业以最短时间、最便捷方式即可完成企业注册登记等工作,减轻了人力物力消耗和往返时间的成本等。
2、市场监管信息平台
突破点: 从过去的依靠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内容:平台建设以“一个平台管全程”为指导思想,运用“互联网+监管”的思维,将各部门的监管信息汇集到一个平台进行共享、利用,实现综合监管和执法,最终达到全流程监管的目的。
平台第一期项目已于今年2月上线运行。目前,已有31个部门使用,汇集监管信息约130万条,关联整合数据专题项目108个。
截至6月底,对全区38861户市场主体划分成四个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督管理,为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实现高效的市场监管、准确的信用约束、科学的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并促使各类市场主体守法诚信经营。
优势:一是监管信息共享交换,打破信息孤岛;二是监管信息关联整合,强化全流程监管;三是部门高效协同联动,构建综合监管快速反应机制;四是监管信息综合利用,辅助政府决策管理。
3、快速验放机制
突破点: 将通关作业由串联变更为并联同步运作。
内容:依托FS6000、海港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科技设备,在南沙港再造监管查验流程,创设“提前申报、随机布控、货到验放”模式,“进口货物船边分流,即卸即放”;“出口货物卡口分流,即放即装”,需要查验的货物优先实施快速机检,不需查验的货物即卸即放、直接通行。
集装箱货车驶入FS6000查验区,汽车匀速通过就可以查验扫描完毕,无需像旧款H986那样把车停在查验区内并让司机撤离。
优势:
1、使海关查验作业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小时减少为不到10分钟,海关通关时效提高50%以上。
2、码头作业效率也大幅提升,带动南沙港进出口箱量不断攀升,对推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通关贸易便利化具有重大意义。
4、国际转运自助通关新模式
突破点: 实现24小时全天候自助通关。
内容:通过海关管理系统与南沙新港码头作业数据实时交换,取消纸本申报和人工审核手续,国际转运货物可无纸化申报,通关数据自动转换、对碰,系统自动审核、放行、核销,实现24小时全天候自助通关,港口运作效率、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
优势:该政策再造国际转运监管流程,支持航运物流发展。该模式下,货物转驳时间由原来的1~2天缩短为3~5小时,卸船理货报告生成时间从原来的6小时左右大幅减少到5分钟左右,实现国际转运船对船作业,大大提高企业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5、国际贸易便利化“智检口岸”
突破点: 构建了事前备案、事中采信、事后追溯的检验检疫工作新模式,减轻口岸通关环节压力。
内容:“智检口岸”分为对外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对内的业务监管系统,运用“互联网+检验检疫”和线上线下组合监管的工作理念,达到信息共享、高效服务和科学监管的三位一体。
企业可以在家里、办公室等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登陆这个平台实现申报、查询和备案。不需要下载任何客户端,24小时无纸化网上办公,真正实现“六零申报”。
优势:办结率由原来的平均2到3天缩短为16分钟,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24个百分点,查验率降低了90%。商品风险低、企业信誉高的实施现场免查验,绝大数货柜可在1分钟内办结所有手续。提升南沙港的竞争力,吸引大批市场采购商家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落户南沙,直接推动了南沙港新开多条国际航线。
6、政府采购形式支付查验服务费用
突破点: 在区内进出口集装箱口岸推行政府购买查验服务费用,充分体现了“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的原则。
内容: 对查验没有问题的集装箱,免除企业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此类费用由政府财政负担;对查验发现有问题的集装箱所涉及的相关费用仍然由企业承担。
优势:该创新政策为在南沙进出口的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对推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通关贸易便利化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