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法治创新深圳前海先行先试

“前海的改革,要相信法治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前海时作出重要的指示。
  作为目前国家批复的唯一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深圳前海在法治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3年多来,前海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持续推进,为前海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法治基础。国家级法律查明平台“一中心两基地”落户深圳前海,前海法院、深圳国际仲裁院、廉政监督局的建设,一直牵引着外界关注的目光。目前,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雏形初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深圳一小步、中国一大步”。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深圳前海被寄予厚望。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表示,期待深圳在自由贸易区、法治示范区两方面能同步推进,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全世界透过它看到中国法治进步,增强扩大与中国交流合作的信心。
  
顶层设计:
  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不可以随便乱试,但前海有国家授权,可以先行先试。”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对法治环境极为敏感,法治创新影响着前海的发展。在前海,法治创新已经深入人心。前海的首栋永久性公共建筑命名为“法治大厦”。被称为前海“基本法”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的实施,使前海这个“特区中的特区”的先行先试有法可依。前海正学习借鉴纽约、伦敦、新加坡、迪拜、香港等地经验,把法治创新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前海探索自贸区“法治先行”。去年7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对外公布。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将“坚持法治先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列为十大任务之首。前海管理局成立法治处室,专门负责合作区立法合法合理审查,同时负责合作区内法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统筹协调。前海在机制体制创新、商事主体自由选择适用香港法律研究、产业规则指引立法、规范法定机构运作以及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批成果。
  如何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015年初,前海管理局对区内企业做“前海企业涉港合同适用香港法律”问卷调查,并启动“前海涉港合同选择适用香港法律实施路径”的课题研究,取得初步进展。为通过法治思维和手段解决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保护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营造前海保护创新、鼓励创新的法治环境,前海将《前海深港合作区创新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列入2015年的重点调研工作。
  深港合作是前海的战略定位。前海主动借鉴香港法治建设经验,建立健全前海法规体系,加快推进前海商事法律与国际通行商业规则对接,先后出台前海跨境贷款、外资股权投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外商投资管理等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完成金融信息安全、人才特区建设、规划管理、电子认证服务等四个项目的前期立法调研工作,并起草立法初稿。
  目前,前海立法工作正全速推进,从立法上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司法改革:
  前海大胆探索让人耳目一新
  设立前海法院,积极推动港籍陪审员和探索任期制法官制度的实施,外界一直在关注。
  前海法院负责合作区内一审案件,集中管辖全市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是我国司法综合性改革基层示范法院。
  2015年2月2日,成立不久的前海法院正式受理案件,主要管辖前海合作区内的第一审民商事和执行案件,同时集中管辖深圳市辖区应由其他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截至去年底,前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86件,其中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480件,约占全部案件的54.2%,涉港商事案件360件,约占全部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的75%。
  目前,前海法院担负着不一样的使命:除积极探索立案登记制、基层法院跨行政区划管辖案件、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相分离、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与职业保障机制等六项改革任务外,前海法院还将探索任期制法官制度,全面探索成为综合性改革基层示范法院。前海法院不设审判业务庭,直接设立主审法官审判团队,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精简内设机构,只设两个综合管理部门。
  筹建中的前海检察院也会有“惊喜”。日后,前海人民检察院“落地”,与之匹配的,将是探索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法律监督机制。
  前海检察院将实行检察官负责制。探索特殊案件的跨行业管辖,统一负责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并对全市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监督。设立检察官监督委员会,探索新型的自身监督模式。值得指出的是,前海检察院还将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为重点,准确把握提起公益诉讼的范围,把提起公益诉讼作为法律监督的最后手段,更好督促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有效节约司法资源。
  建设前海“廉洁示范区”,也让人充满期待。前海廉政监督局是集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审计等职能于一体的监督机构,实现了由多头监督向一体化监督的转变。为全面建设前海“廉洁示范区”,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前海开发开放,前海将《廉政监督条例》列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立法计划调研项目,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前海廉政监督局分别委托机构展开独立研究。前海廉政监督局正在起草《关于推动前海建设“廉洁示范区”的工作意见》。
  
法律服务:
  创下多项全国第一“国际范”十足
  在前海,各种法律服务“国际范”十足!
  2014年5月,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成立,前海借助民间组织的力量,建成全国首个提供法律查明服务的专业平台,开启了前海朝着域外法律查明高地建设的征程。
2015年9月,国家级法律查明“一中心两基地”落户深圳前海,这是前海法治创新又一大亮点。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即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这是三个国家级平台共同打造出接轨国际的营商法治环境,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为外国企业“走进来”打造优良法治环境。
  2013年进驻前海的深圳国际仲裁院,是前海法治环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梁爱诗、沈四宝、刘新魁——单看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这一份名单就知道有多牛。深圳国际仲裁院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推行法定机构改革,并实行以国际化的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的仲裁机构。深圳国际仲裁院于前海设立中国自贸区仲裁联盟、华南(前海)海事物流仲裁中心、华南高科技和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以及自贸区金融仲裁中心,境外仲裁员比例超过40%,成为国际化最高的国内仲裁机构。目前,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当事人的来源已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为全国之最。
  此外,前海法治建设还创下多项全国“第一”。2014年11月中国首家内地香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前海,目前国家批准设立9家联营律师事务所,有6家落户前海。去年5月,全国首家自贸区公证处——前海公证处开业办公,极大地丰富了前海的法律服务种类,吸引更多的法律人才来前海就业,进一步推动了前海法律服务业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目前研究前海港资企业等商事主体在商事合同中自由选择香港法律作为准据法取得重大进展,并得到汇丰等国际金融机构的高度认可,成为前海不同于国内其他开发区的独特优势。

链接:http://www.szqh.gov.cn/sygnan/qhzx/xwrd/201603/t20160328_360778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