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来,厦门检验检疫局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创新举措,极大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
一、提升口岸监管效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1.全力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一是全程参与制定厦门“单一窗口”总体规划和框架设计方案。二是推动厦门“单一窗口”全国率先与质检总局数据平台实现对接,接受货物检验检疫申报。三是船舶联检“单一窗口”实现全程无纸化及各部门“申报后即时批复、查验后即时放行”,全国第一张电子化《船舶出口岸联系单》于厦门签出。受惠进出境船舶2万多艘次/年,平均申报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20分钟,平均减少A3纸质申报单证 257页/船。
2.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工作。一是按照质检总局统一部署推进泛珠三角一体化工作,实施“三通两直”,实行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二是对接“一带一路”,制定厦蓉新欧班列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推进班列货源向台湾延伸。台湾冠捷显示器即将搭乘班列出口欧洲。三是支持将入境邮快件在口岸检疫合格后“进口直通”晋江陆地港。
3.探索实施“集中查验”模式。一是对进境分拨货物、石材实施报检前集中查验,改串联操作为并联操作,提高通检效率。2015年厦门保持全国最大石材进口口岸。二是对进境空箱实施“免移箱吊箱查验模式”,缩短滞港时间,提升港区作业能力。 三是在特殊监管区实行分线管理,开展货物预检验,实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
4.试点开展事中事后监管。一是进口同批次的食品试行“空检海放”,空运食品合格后海运禽品快速验放,加强事后核查及检测。二是对进口自用工业品釆取“符合性声明+企业自检+事后监管+责任追究”监管模式,符合条件产品即报即放。三是对散装铜精矿货物试行“现场查验+抽样放行+事中事后监管”的“合格假定”监管模式,现场检疫和放射性测量合格货物无需等待实验室检测结果即可放行。四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低风险商品试行不以抽样检测结果作为货物放行依据,提高监管针对性。
5.深入开展关检合作。一是厦门关检共同管辖区域均设立“关检一站式查验场”,双方共享监管场所设施,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开展监管互认试点,海关认可检验检疫结果和数据。目前正进行进口台湾水果和废物原料试点和总结推广。
二、凸显厦门对台特色,服务两岸先行先试。
1.服务两岸货物通关更加快速。一是对台湾输大陆食品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釆信第三方检测结果,改批批查验为口岸抽查验证。二是对台湾输大陆水果等农产品釆取便利化通关模式。诚信好的企业现场查验合格并抽样后即放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为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监控检测的手段。2015年进口台湾水果3. 9万吨,连续8年成为大陆进口台湾水果最多的口岸,占8成。三是对台湾输大陆水产品简化手续。免于提供台湾官方的检测证书,实行以风险监控为主和重点抽检为辅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四是对进口台湾地区部分消费品试行第三方检验结果釆信,以“合格假定”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釆信11家国内外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提升通关效率。五是对未获得CCC认证的小批量台湾家电产品,采用“口岸检测、合格放行”检测处理方式进口,试点认可台湾地区认证检测结果,降低入境口岸抽批率。六是对台湾金门空集装箱采取“出境备案+源头管理+快速核放”检疫监管新模式。平均每个金门空集装箱节约通关时间1天以上,节约综合成本100元。
2.服务两岸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一是简化厦金客轮检疫管理程序,降低电讯检疫实施要求。二是支持海峡邮轮经济圈发展,实施公共卫生分级方案管理。三是台车入闽检疫“无障碍、零等待”查验常态化。四是创新航空器检疫模式,保障厦门机场7x24小时通关运营出入境旅客162.78万人次。
3.建立两岸沟通机制。一是建立两岸信息互换通道。与台湾关贸网对接,实现了两岸直航船舶旅客名单、舱单、通关物流动态信息和电子原产地证等两岸检验检疫监管信息互换。二是畅通人员、机构沟通渠道。与台湾检验检疫机构开展全方位接触,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探索建立与台湾第三方食品安全验证机构的交流与沟通机制。
三、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
1.推行清单管理。一是清理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行政审批办理环节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时限压缩在法定时限的35% 以内。二是推行动植物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延长有效期,扩大实施范围,允许合并申请。三是实施“正面清单制度”,列入“正面清单”的低风险动植物产品在进境口岸报检时可免于提供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动植物检疫证书。
2.创新进口酒快检模式。一是开发“食品标签咨询服务平台”,把标签备案提前至货物到港前,缩短备案时间7天。二是强化落实进口企业主体责任,优化口岸查验措施,通过栘动平台实现即验即放,减少0. 5-1天滞港时间。三是试行区内备货预检验、入境核销分批备案和加贴监管的新模式。2015年,检验检疫进口酒1.91亿升、1. 64亿美元,成为全国第一大啤酒进口口岸和第四大进口酒口岸。
3.用好原产地证“纸黄金”。简化原产地证申领手续,一是取消企业注册改为备案,取消年审。二是推行无纸化申报方式,实现全程无纸化。三是推行通报通签,企业可以依便利向各分支机构申请签发产地证。四是允许代理人开展证书申领业务,减少中间环节和邮递费用。五是落实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促进打造区域性分拨中心。六是简化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管理。七是实行“零见面”,符合条件的企业可“邮递”办证。2015年,签发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5.34万份、22亿美元,为企业获关税减免1.1亿美元。
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新兴业态发展。
1.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对个人自用物品免予检验并通过专用通道进行申报,推动跨境电商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上线,实现“电子申报+电子审单+同屏比对+即查即放”监管模式,合格商品6秒内快速验放。上线一个月跨境直邮电商产品1.78万批、52.84吨。
2.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无纸化审批,缩短审批时间,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和差别化监管措施。
3.支持全球维修产业发展。取消能力评估要求,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免于装运前检验的产品范围,釆取差异化抽批检验及监管频次。大力支持航空维修业示范区建设。
4.创新寄售型保税仓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支持省联芯等重点工程建设,通过优化报检流程、完善预检验、简化CCC免办手续等方式,使每批进口货物缩短通关时间3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