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以张江科技城为核心的南北创新走廊,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主体的集聚辐射,加快集聚全球范围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及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对于创客们来说,2016年可以从浦东抢领哪些“红包”?日前,浦东新区科委主任唐石青细数了浦东2016年创客们可以关注的大事。
一、鼓励创新扶持小微企业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吸引更多的国内国际研发机构、国内国际研究性的大学相关团队聚集浦东,作为我们活跃本土创新资源的一个重要抓手。另外一个是我们要更加活跃本土的原始创新,就是更多地去扶持本土的小微企业。”唐石青说。
近期,《浦东新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发布,方案提出发挥自贸区和全球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及“双自联动”优势,依托“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财政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和市场化力量参与,调动浦东“7+1”区域和街镇各方的积极性,坚持面向全区、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新形势下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新举措,打造具有浦东特色的有利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长效机制和环境。
唐石青说,现在政府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小微企业,特别是高科技的小微企业是未来科技创新能够形成颠覆性效果的一个群落。大企业是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小微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只有发挥好小微企业的创新原始活力,才能对整个创新链、整个产业链形成突破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一些公共的资源,在这方面,新区科委将花更多的力气,使得这些小微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使创业者、梦想家能够在浦东心无旁鹜地投入创新事业,实现梦想。
二、扶持政策“赛马不相马”
至于创客们关心的如何扶持,新区科委相关人士表示,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给予创业入场券、搭建共享平台和引导资本关注。
每一个创业者在起步过程中很难避免资金问题,这段时间早期社会资本也很难介入。“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弥补市场的缺失,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把我们的公共财力有效地分配给这些最需要扶持的人。”唐石青说。
浦东正在积极搭建平台,使小微企业能够有效地链接现在社会上的各种研究机构、公共服务平台。这些相对成熟的研发平台、服务机构逐步有效社会化后,将其与小微企业连线,能够解决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共性问题,也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另外,对资本来说,小微企业在创业阶段的早期投入风险极大。新区科委将引导社会资本大胆投入,在天使引导资金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天使阶段的投资,鼓励社会资本扶持小微企业初创期,按照投入总量给予一些奖励,分摊天使投资机构在投资小微企业初期的一些风险。
“我想这三个方面的动作之后,浦东的小微企业创新氛围,小微企业创新的成功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可以给浦东带来更多创新的亮点。”唐石青说,筛选标准将采取市场化手段,“赛马不相马”。
三、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
离岸创新也是目前浦东科委在探索的新方向,它能使国际化创业团队充分利用相对的地域比较优势。
目前海外团队回国创业面临三大困境:一是商业环境不同,主要是创业初期权益资本的获取途径;二是法律环境不同,比如相关的税收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制环境;三是研发环境不同,例如暂时无法建设某些高端实验室、不具备某些先进的实验手段和理念等。用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方式,可以实现“海外预孵化、基地内注册孵化”。通过对接两地政策环境,提供专业服务保障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便利,提高创业成功率。
据悉,通过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浦东将引进和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和企业家,特别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师”级人物;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产业科技人才和现代企业家;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科技领头人和发明家;具有丰富投融资、培育和孵化企业、促进成果转化等运作经验的高端人才或团队。按照“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探索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提升区域创新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另外,随着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还能够解决境外资本参与到中国创新创业活动中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境外资本,特别是境外资本对早期企业投入的宽容度或者容忍度方面,可以引入一些领域,使得国内资本界对于早期企业的成长支持更加踊跃。
四、国资孵化器多元化发展
截至2015年底,浦东新区共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6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型孵化器52家,其中国家级8家;获得区级创新型孵化器认定的34家;总孵化面积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6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500多家;获得风险投资额超过10亿元。新区科委还修订科技发展基金孵化器操作细则,形成了对孵化器、在孵企业、毕业企业和苗圃项目的综合支持体系,加快浦东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
这些孵化器中,曾经一度有80%左右是国资背景,在浦东的科技创新过程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国资孵化器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国资能够投资,但是它的审查周期和手续相对来说繁琐,也相对冗长。对有些小微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假若投资时间不恰当,或者周期过长,可能对小微企业是致命的。
新区科委认为,在国资国企改革过程当中,可以简化审批周期和手续,要充分地给国资孵化器管理团队自主权。也可以在国资孵化器的发展过程当中,引入民营企业,形成一种混合经济,充分发挥国资孵化器管理、资源优势的同时,发挥民营企业在市场方面的能力,使得国资孵化器能够健康地发展。
五、打响“四大战役”
浦东“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基本框架。2015年,上海市出台了支持科创中心建设22条,浦东紧接着发布了科创中心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新区科委介绍,在国家双创战略的背景下,浦东新区接下来将进一步集聚科研资源、集聚科技服务业、集聚创业者、集聚社会资源,全面打响“四大战役”。
新区科委介绍,浦东将打好集聚资源“战役”。目前,创新资源在浦东仍然属于稀缺资源,要建成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创新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花更多力气,系统性地部署战略资源。
浦东还要打一场集聚服务业的“战役”。浦东需要做强现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引入国内乃至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小微企业成长。浦东还将打响创业集聚战役,浦东有必要把创新创业的活动提升到新高度,将会出台更多有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使得双创活动在浦东更加接地气,更加落地。
最后是集聚社会资源,所谓社会资源集聚就是在双创活动或者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过程中,要发挥更多的社会资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