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创中心 外高桥如何“发力”

最初在上海自贸区外高桥区域内,加工制造业的业态,被形容为“三来一补”,有来料、进料加工和轻纺家电产品加工等。而如今,这一集群,因为不断改造落后设备、改善传统工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成为了技术密集型企业,不少更是升级为跨国公司的研发总部,成为“创新源头”。

  在上海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大背景下,上海自贸区外高桥区域也正在着手挖掘“存量”的增长点。

  除了以上的“以提升技术为代表的制造提升型”外,“以产品本地化为代表的贸易拉动型”、“以专业服务为代表的服务带动型”及“以医药研发为代表的离岸服务型”的科技创新生态正在外高桥形成。

  记者从外高桥集团获悉,针对培育外高桥科技创新生态群落的战略,集团未来还将利用上海自贸区审批和监管创新举措,支持高科技企业的试验样品进口、耗材保税等,推动形成外高桥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产业优势。

  高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8%

  近年来不少制造业跨国企业的研发总部选择落户外高桥,比如“接收”了英特尔研发团队的美光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美光半导体的总部Micron(美国美光)半导体是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厂,是美国500强企业之一,而如今其业务的70%市场在亚太地区。一份业绩表可以看出美光半导体在中国这几年的发展趋势:

  美光半导体在承接了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后,主要开展半导体器件及其产品电路设计、研发、测试等技术业务活动,2013年完成经营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32%,从业人员近200人。

  随着技术投入的不断加强,位于外高桥的美光半导体,近年来逐步发展成为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创新工程的研发中心。

  另一家跨国企业——马瑞利集团,出于对中国业务开展的日益重视和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政策利好的信心,已将马瑞利(中国)有限公司和马瑞利车灯系统(芜湖)有限公司的行政总部迁入了外高桥保税区,主管马瑞利集团在中国的全部投资企业,并增加集团内部的共享服务和境外公司的服务外包等业务内容,实现了由制造型企业向研发总部型企业的转型。

  在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中,外高桥保税区涉及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等产业群,部分产业已经成为保税区主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外高桥高技术产业产值437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8%。

  瞄准全球化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开展招商

  上海自贸区外高桥区域拥有其独特的产业特征,特别是在跨国公司资源方面。记者从外高桥集团了解到,在其培育科技创新生态群落的策略上,将瞄准全球化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开展招商及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等方面展开。

  在研究了波士顿咨询《2014最具创新力企业》、福布斯《2014全球最具创新力百强企业》等今年各国际机构发布的企业创新力报告后,外高桥集团决定,将招商重点直接瞄准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跨国公司。

“通过已落户外高桥的贸易企业或生产型企业转型为区域创新中心,或直接引进上述地区的跨国公司在外高桥建立专业研发机构,或通过领事馆、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乃至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引进相关地区的项目。”外高桥相关人士介绍。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shftz.gov.cn/NewsDetail.aspx?NID=a1e33b0f-fea5-45f7-a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