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民副校长与南沙自贸片区管委会领导座谈

                                  

       2016年5月19日,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自根,南沙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岭带队莅临研究院进行交流。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教授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常务副院长符正平教授、副院长毛艳华教授参加座谈会。
       南沙自贸片区管委会官员首先介绍了2016年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五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框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平台;借助粤港深度合作区规划建设,推进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构建推动自贸试验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机制。
       在座谈中,李自根副主任分享了前段时间赴上海自贸试验区调研的体会。他表示,目前自贸试验区推动行政审批改革积极性很高,但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如何做好“放管结合”方面仍需下功夫。另一个难题是法治建设跟不上,关于外商投资的三部法律在自贸试验区的特殊安排到期后如何应对也要思考,大型跨国公司反应不积极在某种程度说明我国的政策可预期性尚待加强。他谈到,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目前进入“双自联动”阶段。随着张江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上海积极利用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政策,借助张江的空间,辐射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用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梁岭书记则重点对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方面提出见解,希望与中大在该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教授在听取南沙片区的情况汇报后表示,过去一年研究院发布2015-2016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出版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今年将着力数据库建设。关于研究院深化研究,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方面,李善民院长从团队建设、驻点调研、网络搭建、沟通机制等角度提出四点意见。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符正平教授认为,南沙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发展。当前要通过投资准入的改革,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他援引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案例,改善投资准入,用大项目做大经济增量。南沙建立“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需要融入金融创新功能,同时力争国家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
       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从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角度分析自贸试验区建设。他表示,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主要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广东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起步较早,但在机构设置的探索,比如南沙片区建立行政审批局,可以借鉴厦门片区的市场监管局模式,把行政审批、知识产权保护等职能纳入一个机构管理。在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方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政府信息归集是最核心的内容,使政府事前审批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信用监管模式。此外,毛艳华教授还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专业服务资质互认难点等方面提出自身的研究见解。
       南沙开发区发改局、自贸办等相关机构负责人,研究院部分研究人员会谈时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