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前海管理局与招商局集团就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合作事项,签署了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共同启动前海土地开发为依托,进一步加快片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和产业引进,发挥产城融合效应。
地方政府与央企通力合作走的是“小政府+大企业”的路子。此次组建合资公司,是自贸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2.0版,将有望继续形成领先于全国而又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意义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经验,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贡献。
盘活存量用地,为缓解用地紧张提供经验
对于仅仅14.92平方公里的前海合作区而言,土地资源尤为珍贵。
本来就面临着发展空间紧张的局面,合作区内还存在着一直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前海合作区设立以前,其土地已出让了一半以上,其中招商局、中集、西部物流三家企业的用地达4.8平方公里,占前海总用地的32.3%,仅招商局集团在前海就拥有3.9平方公里土地。因此,如何解决前海土地整备,盘活存量用地,一直是前海开发建设的重大课题。
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前海开发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地面工程陆续开工,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前海管理局得到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扣除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水廊道、公共绿地和已出让土地外,前海剩余经营性用地仅1平方公里左右。这使得加速推进土地整备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此次合资公司的成立,可谓国内自贸区在土地问题上的一次重大破题。通过政企双方共同开发建设,一方面政府可以收回合作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全面启动合作区妈湾片区开发建设;另一方面也释放了存量土地资源潜力,自贸新城的开发建设将大大加速。
用地紧张是国内不少城市的发展难题。尤其深圳,土地“瓶颈”问题一直是最大的困扰之一。此次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通过政策创新和系统设计,解决了区内土地整备的问题,无疑具有标杆作用和示范意义,也将为深圳乃至全国盘活城市开发建设用地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小政府+大企业”,共同打造自贸区建设新标杆
“小政府+大企业”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一直探索的新路子。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虽然也和其他自贸片区一样设置了自贸区管委会,但管理上吸纳前海管理局、招商局、市经信委、南山区政府等各方力量,实行的是“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咨委会社会机构”的“市场化政府”模式,也是唯一一个由地方政府与央企共同推进建设的自贸片区。
一年多来,自贸片区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证明了“先行先试”的效应正逐渐凸显。片区累计推出146项创新成果;注册资本达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达到938家、10亿元及以上的473家,实缴资本达100亿元及以上的4家;2015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城市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可谓各项指标均名列广东自贸区的三个片区之首,率先形成了制度经验。
在这样的基础上,由前海、蛇口两大片区主体组建合资公司,是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更进一步的大胆探索,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可以理顺体制机制、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政企合作和协同发展,形成“1+1>2”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自贸片区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的新路。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培育本土国际领军企业。前海与招商携手,不仅在政策、资本、人才、品牌等方面具有多重叠加优势,又兼具土地开发建设、城区综合开发运营、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以及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多种运营功能,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公司有望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自贸片区综合开发和管理运营的新路,打造自贸区建设新标杆。
瞄准“一带一路”,带领深企“走出去”
金融创新、深港合作是前海的重点,而港口、贸易、投资是蛇口一直以来的强项,招商局在“一带一路”沿线就占据28个港口,合资公司在资源上无疑将十分强大。有关人士表示,未来通过资源整合和创新,有望率先组织和带动中资企业、深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走出去”。
此前数据显示,到今年4月,已有47个国家和地区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企业。前海对外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了41.13亿美元,其中,投向“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达33.94亿美元,超过了80%。开发建设若干自贸园区,系统复制深圳改革开放和自贸区发展经验。可见作为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的窗口,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以现代服务业为载体,加快深港合作、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方等面阶段性成果斐然。
招商局集团方面表示,集团在海内外具有丰富的港口和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形成了“前港、中园、后城”的蛇口模式,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复制推广。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将充分利用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园区开发优势,为深圳搭建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的走出去发展平台和载体,组织企业“抱团出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发建设自贸园区,复制推广深圳改革开放和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实现制度输出、管理输出、人才输出、资本输出、产业输出,努力为深圳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
合资公司成为国际领先、国内首屈一指的自贸区综合开发和运营服务商
目前,前海片区是法定机构主导型开发建设模式,由前海管理局根据“一条例两办法”行使经济、行政、规划建设等职能,承接了131项国家和省、市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蛇口片区是企业主导型开发建设模式,由南山区政府及市相关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组建合资公司,一方面可以理顺体制机制、形成发展合力,通过探索建立“小政府+大企业”管理运营新模式,解决自贸片区内“两张皮”式的差异化管理体制,促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政企合作和协同发展。
合资公司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双方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共同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基本定型,运转顺畅,成为我国自贸区开发建设的新标杆。2.自贸新城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现代化、国际化形象初步展现,成为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示范区。3.围绕中央和地方深化企业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培育扎根深圳本土、立足全球的先进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积极稳妥参与“走出去”发展战略,带动企业“抱团出海”,率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发建设若干自贸园区,输出深圳改革开放成果和自贸区发展经验。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前海管理局与招商局集团组建的合资公司将会成为国际领先、国内首屈一指的自贸区综合开发和运营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