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成立以来,全面落实天津市质量工作大会确立的 “体制创新、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社会共治”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推进质量强市战略进入了“快车道”。
质量宏观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天津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天津市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加强质量工作的文件。将质量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及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评价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组织首届“天津质量奖”评审,进一步完善了质量领域政府激励和引导机制,5家企业荣获2014年度“天津质量奖”,两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组织“开展质量攻关,推动万企创新”为主题的质量攻关活动,产品、工程、服务领域的291个项目纳入攻关计划。广泛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活动,营造了“人人关注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大力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出台《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市首批自贸区制度创新122项措施中,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牵头承担8项。制定印发了《天津市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目前,已有1219个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自我声明和公开。实行了“第三方检验机构认证制度”,对申请第三方检验检测鉴定机构资质又申请省级计量认证资质的机构,由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和天津检验检疫局进行联合审查,缩短了审批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联合京冀两地质监部门共同签署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标准协作研究,联合发布ETC和老年护理两项地方标准,实现零的突破。牵头制定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车用气瓶电子标签应用管理规范2项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组织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计量工作座谈会,形成《京津冀计量协同发展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提出共建共享计量技术规范,共享互派计量技术专家资源,建立计量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了京津冀三地认证认可评审专家数据库共建共享、培训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等合作机制。
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天津市场和质量监管委通过驰著名商标、天津名牌、地理标志等方式,大力推进天津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坚持品牌发展道路,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全力打造天津品牌金色名片,拓展城市辐射力、影响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截至目前,天津市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45件,“天津市名牌产品”达到640种,天津市著名商标1323件,“大港冬枣”等6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涌现出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名牌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宁河县“全国采暖散热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滨海新区“全国航母主题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静海县“全国电动车知名品牌示范区”获批筹建。力神电池、海鸥手表等16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京万红”被评为国家质量标杆企业。积极组织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自主创新品牌申报品牌价值评价,推动质量品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