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厦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天——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短短一年时间,“单一窗口”屡获殊荣:被商务部评为2015年自贸试验区最佳案例;全国首个实现与检验检疫申报接口全面对接……厦门口岸的贸易便利化正在对接国际标准。
5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厦门召开现场会,副局长孙大伟在会上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积极学习厦门检验检疫局的经验做法,有效推进‘单一窗口’建设”。
自贸试验区为改革送“东风”
当今区域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后,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单一窗口”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单一窗口”就是企业只要和一个“窗口”打交道,暨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一次性递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监管部门处理结果通过单一平台反馈给申报人,实现“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是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可以使涉及国际贸易相关方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更为流畅和简化,从而降低贸易和运输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单一窗口”的宏伟蓝图虽然令人激动,但要改变多个部门既成事实的口岸监管流程又谈何容易?
“只要有助于执法监管,有利于通关提速,再难我们也要做。”厦门检验检疫局不畏艰辛,大刀阔斧地走上了改革之路。
所幸,厦门口岸拥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近年来,厦门检验检疫局始终自加压力,先行先试,进行着检验检疫的制度创新,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通检便利化为目标”进行信息化建设,改善厦门口岸检验检疫通检流程。该局的改革极大地支持了“单一窗口”建设,而自贸试验区挂牌形成的倒逼机制更是给“单一窗口”送来了一股“东风”。
2015年4月21日,在地方电子口岸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主导,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共建,36个政府相关部门参与,整合关、港、贸资源的厦门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1.0版正式上线运行。
一场基于“单一窗口”的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在货物、运输工具、人员、物流、对台信息互换等各方面相继展开……
改革红利初步显现
厦门检验检疫局组建了一支专家团队,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总体谋划、逐项开发、一一落实。他们深入码头调研,制定数据交换标准,争取总局支持,边争取边推进,相继推动开发了厦门“单一窗口”船舶检疫系统、电子闸口系统、特殊监管区域监管系统等。
厦门港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首位。在众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下降的情况下,这个“耀眼”的数字足以说明厦门片区改革创新红利已初步显现,“单一窗口”带来的成效十分明显。
最先享受到“单一窗口”便利性的是出入境船舶。过去,一艘国际航行船舶办理出入境手续,需分别跑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4家口岸联检单位。能否通过“单一窗口”实现申报数据“一次性递交、跨系统共享、多部门共用”呢?
厦门检验检疫局联合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几经协商,终于2015年起,厦门口岸启动出入境船舶“单一窗口”试点。船舶代理企业可通过出入境船舶“单一窗口”一次性提交申报信息,分别发送到4家联检单位,平均申报时间可由1小时缩短到20分钟。
2016年4月13日,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联系单无纸化模块正式运行,标志着出入境船舶“单一窗口”完全实现电子化审批,船代再也不需要一家家部门跑“盖章”,各联检单位均通过该模块签注意见,船舶就可以办理离港手续了。船舶通关的效率更高了,全程时间由最快48小时缩短为2.5小时。
继出入境船舶之后,厦门检验检疫人再接再厉,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于今年2月率先全系统试点“单一窗口”平台与检验检疫申报接口的全面对接。此后,厦门口岸通过“单一窗口”进行的检验检疫申报业务量快速增长,从试点前月均受理一般货物检验检疫申报业务约300批,直接增长至月均受理一般货物检验检疫申报业务达28000批,增长近100倍。
厦门经验走向全国
“以前从事报关的大都是男生,如今女生越来越多了。” 嘉里大通物流(厦门)有限公司报关部负责人叶雅阳对“单一窗口”带来的变化深有体会:“以前报关是项体力活,需要往返于码头、海关、检验检疫等各个现场,报关单更用‘摞’来形容,如今大不相同了。”
的确,“单一窗口”悄然改变着厦门外贸服务的水平。如今的报关报检就是在厦门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平台上录入货物信息,全程无纸化报关报检,还可以随时更新查看货物的通关状态。这一做法让出入境货物申报效率提高了50%,重复申报项目减少30%。“从人工跑单转变为电子化作业,出口货物的通关从原来半天减至5-10分钟,仅自贸片区东渡现场,每年可节省查验环节人工耗时6万小时。”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总经理陈鼎瑜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厦门95%以上进出口一般货物、100%的国际航行船舶、100%的跨境电商商品、100%国际邮件快件通过“单一窗口”进行检验检疫申报,共有1.5万家企业受惠。
不仅如此,“单一窗口”还实现了口岸监管部门与码头、企业之间信息的联动,建立了检、政、企的电子化协作机制,推动监管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升口岸执法效能。
陈鼎瑜对此深有感触:“在码头里,每吊一次柜,移一次箱,都是钱;而检验检疫和海关通过‘单一窗口’实现信息共享后,搭建了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协作平台,大大减少了吊柜、开箱的环节,为每个集装箱节省费用约300元。”
“单一窗口”的厦门经验给企业带来了实惠,助力厦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更拉近了厦门与世界的距离。上个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厦门召开现场会,总结厦门口岸“单一窗口”建设的成功经验,并予以复制推广,厦门经验开始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