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召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举全市之力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努力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途径、新模式,制度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蒋光建介绍说:一年来,经过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90项分解任务全部启动实施,57项已经完成,占总量的63%;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有141项已落地实施,占总量的81%。其中,行政体制“十个一”改革基本完成,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顺利实施,以通关、通检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深入,“金改30条”70%的政策已落地,《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国家部委和天津市出台了100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天津自贸试验区条例正式施行,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编制了《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风险防控措施清单》,建立完善了市场监管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制度,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守住底线。
随着各项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日益完善,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制度红利开始释放。
---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双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全部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承接了241项市级审批和服务事项,企业设立实现“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一天办结,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果。根据毕马威咨询公司问卷调查,91%的企业认为自贸试验区行政审批流程规范,87%认为服务高效,86%认为手续便捷。建立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分别出台了29项、40项便利化措施,口岸通关效率明显提升,62%的企业认为目前自贸试验区海关进出口手续、检验检疫手续比较便捷。自设立以来到今年6月底,区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12家,增长2.6倍,占全市59%;注册资本2511亿元,增长2.7倍。建立了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挂牌以来到今年6月底,区内企业设立境外机构105家,占全市42%,中方投资额超过106亿美元,占全市78%。
---金融开放创新稳步推进,融资租赁聚集度不断提高
金城银行、华运金租、汇丰银行等民营、外资金融机构顺利开业。跨境本外币资金池、跨境融资、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等创新业务取得初步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区内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31家,跨境收支额554亿美元,占全市26.9%;跨境人民币结算1192.8亿元人民币,占全市39.5%。租赁业创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目前自贸试验区各类租赁公司近2200家,其中融资租赁公司总部超过800家;租赁飞机累计超700架,约占全国90%;租赁船舶达到82艘,约占全国80%,集聚效应十分明显。根据毕马威咨询公司问卷调查,87%的企业对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表示满意。
---新型贸易业态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热潮不断涌现
天津获批全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和综合试验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并与海关总署全国版系统成功对接。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在30家企业、5家平台全面展开,今年上半年进口汽车1.6万辆,进口额8.2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76%和80%。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保税展示交易业务顺利开展,东疆片区在10个省市设立的30家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和欧洲贸易中心、环球购等项目深受百姓欢迎。 “双创特区”正式挂牌,腾讯开放平台、甲骨文—天津大学创始空间等16家众创空间、近2800家创新创业企业落户。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
积极支持增设天津自贸试验区河北曹妃甸片区,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上报了联合请示。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化,整体通关物流成本减少近30%。实行了京津冀跨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和“进口直通、出口直放”一体化模式,每标准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20元,口岸快速放行率达88%。建立了跨省市税收征管纳税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了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天津与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异地联动购物离境退税。中心商务片区牵头成立了京津冀众创联盟,积极打造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圈。
---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初步建立,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
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牵头从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角度,编制了制度创新风险防控措施清单,详细梳理出48项风险事项、71个风险点,提出120条风险防控措施。建立了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依托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为“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等级,面向社会公示。建立了市场监管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制度,对信用风险等级为良好的市场主体,实行以“双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联合检查、一次多查”,根据毕马威咨询公司问卷调查,74%的企业认为联合检查方式减轻了企业负担。出台了自贸试验区反垄断工作办法和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实施意见。
---评估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改革发展成效受到多方肯定
我们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委托南开大学、毕马威咨询公司对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来制度创新工作进行了第三方评估,目前已经提交正式评估报告。两家评估机构均认为,天津自贸试验区一年来在制度创新上锐意探索、推动有力、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形成了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多项制度创新措施入选国务院纳入评估拟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京津冀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两项创新举措作为成功入选商务部评选的8个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已在全国推广。
蒋光建表示:下一步要做好“五个继续”:一是,继续全力推动制度创新取得更大进展。二是,继续加强对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的研究对接。三是,继续发挥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四是,继续防控风险守住底线。五是,继续扩大天津自贸试验区影响力。努力把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金字招牌擦亮、叫响,不断提升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各界人士了解自贸区、走进自贸区、扎根自贸区。
中心商务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翻倍 重点加快双创特区建设
2016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07.6%,成为该地区最为显著的工作成效之一。
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史继平向前沿新闻记者介绍:“上半年,中心商务区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经初步核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24亿元,同比增长10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42.1%;内联引资91.54亿元,同比增长14.6%。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上半年商务区新增市场主体3121家,是去年同期的1.3倍以上,合计注册资金超过980亿元。”
“目前,中国化工、中国人寿、国储能源、中科招商、中信信托、海航集团、百度众筹、微影时代、首信易智付、中细软、阿里云创客、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中心商务区。证明中心商务区的招商引资实力不俗。”史继平介绍。
下半年,中心商务区将重点加快双创特区建设。“围绕双创特区建设,优化提升商务区载体功能,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在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国际资金集聚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史继平介绍:“自双创特区挂牌以来,商务区月均新增双创企业300余家,总数达到2841家,预计有44家企业年纳税额将超过1000万元。腾讯、创始空间、紫金花等7家众创空间已投入运营,累计注册企业177家、入驻企业76家。我们要利用好双创的政策优势,打造好自贸区双创品牌。”
天津港东疆片区:跨境电商全流程业务试单成功 海外工程出口基地东疆建设
“2016年上半年,天津港东疆片区在融资租赁、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进口商品直营分布、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建设方面均实现创新突破。”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沈蕾介绍:“其中,跨境电商全流程业务试单成功,此外,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在东疆启动建设,这两方面的突破尤为值得关注。”
她介绍,7月15日东疆顺利完成海关总署统一版在天津推广后首单全流程业务,这是继3月1日东疆率先完成全市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首单运行后的再次突破。全市首个跨境电商集中查验中心已于6月在东疆建成并与海关总署统一版完成联调联试。查验中心通过远程联网监控信息化管理,实现包裹出区关检联合查验。
此外,东疆片区目前正积极打造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在天津市以及新区的支持下,东疆管委会与天津市商务委、中信保、进出口银行等部门正在共同建设信息、金融、外事、口岸、物流、采购、司法、人才、项目、风险预警等十大服务平台,服务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将成为天津自贸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有望成为天津自贸区新的外贸增长点。
天津机场片区:打造高端制造业 空客天津A330宽体机完成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负责人吕英博介绍:“上半年,机场片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61.4亿,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810.5亿,增长10.2%。商品销售总额预计完成2311.8亿,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9亿,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1亿,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3亿。进出口总额77.3亿美元,其中出口16.4亿美元。”
他介绍,天津机场片区的重点改革创新工作集中于高端制造业。“上半年,航空航天产值为182.5亿元,同比增13.6%,对我区工业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高端制造业企业中,汽车部件产值、利润和税收增长迅猛,产值21.87亿元,增长23%。与此同时,空客天津A330宽体机完成及交付中心已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9月交付第一架飞机,届时天津将成为继法国图卢兹、德国汉堡和美国西雅图之后,全球第四个同时生产单通道和双通道飞机的城市。”
而在招商引资方面,跨境电商项目招商成效显著,京东、聚美优品、酒仙网、菜鸟等一系列跨境电商行业龙头项目完成签约落户。截止6月底,共完成跨境电商项目落户25家,在谈企业约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