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但缺乏顶层设计。近日,《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由市政府办公厅发布。这意味着,事中事后监管的“四梁八柱”(传统建筑学俗语,指的是主要结构)真正建立起来。
全面提升开放条件下公共治理能力
《方案》主要任务包括8个方面、27个条目:创新市场评价机制、建立新型业界自治平台、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监督作用、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率先创新“证照分离”改革116项许可证事项的监管方式、深化浦东新区大部门制改革、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实施精准监管、建设和完善浦东新区网上政务大厅等。
根据总体目标,上海自贸区将围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市场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互为支撑的监管格局,全面提升开放条件下的公共治理能力,使市场和社会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
部分方案内容已先行先试
扩区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实行一体化合署办公,更加强调在浦东新区一个完整行政区域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根据市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已经被列为今年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方案》中的不少举措已经在浦东先行先试,缓解了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如在引导市场主体自律的创新市场评价机制方面,鼓励支持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交易当事人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信用评价服务。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已与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签署合作协议,打通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共享通道。在推动社会监督方面,则已经探索了“浦东e家园”等平台,鼓励公众及时发现问题、监督问题处理等。
让信息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此外,不少“亮点”任务也在《方案》中体现,如将深化浦东新区大部门制改革。
据悉,为适应“四新”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将深化产业经济、科技创新、规划建设等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整合监管执法资源。探索推动部门内部行政审批权向一个处室集中,强化部门内部各业务处室的监管职责。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据了解,浦东新区网上政务大厅将进一步完善,最终达成审批全上网。“网上督查室”也正加快建设,全面实现对网上政务行为的在线督查、电子督办、实时监管等功能。
根据《方案》基本原则,将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平台的作用,率先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模式、标准、方式、手段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