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实验区+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平潭上半年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上半年,平潭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同比增长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2.6%。
进入发展新常态,平潭要再迈大步,动力从何而来?“我们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对项目、举措、体制、要素配备进行梳理,对全区发展要素再完善再提升。”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兆民说。
奋力补齐短板,是平潭发展关键。今年,是平潭的“项目建设年”,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227个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2.29亿元,同比增长36.91%。这些项目建设,进一步补齐缺项,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进产业项目落地。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针对各个层级之间、政企之间、同层级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影响效率的问题,全面系统地梳理,重新理顺部门、片区、乡镇职责,形成“部门抓招商、片区抓项目、乡镇抓征迁”的工作机制,建立与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体制。此外,围绕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全面梳理和优化各级各部门的制度,完善投资体制改革,梳理出模块化、标准化的一般性审批事项,全面压缩流程。
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奖补力度。上半年,共办理兑现61家企业105件财税优惠政策奖补,发放金额2.3亿元;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近400户企业享受,政策实际惠及面100%。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让平潭企业注册呈“井喷式”增长。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2492家,同比增长87.5%;同时,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金融、运输、服务业、跨境电商等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9.6%。
平潭原来经济基础薄弱,相比于其他地区发展,平潭没有产业转型升级包袱。那么,平潭产业发展从何入手?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平潭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兴业态。
8月14日,走进平潭新丝路跨境交易中心,众多国际大牌的奢侈品馆、特色台湾馆、20多个国家馆……让各地游客在这里就可购遍全球。平潭新丝路跨境交易中心负责人谢飞介绍,首期8000多平方米交易中心已开业,二期批发中心8000多平方米正加快装修。
跨境电商是平潭着力培育新业态的一个缩影。平潭以获批“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为契机,率先实行跨境电商一般出口、保税进口、直购进口试点,探索“台湾集货、平潭出货、海空联运”的物流模式。截至目前,已有7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完成跨境电商超过10万票、货值近4000万元。
金融业发展已成为平潭新业态发展最大亮点,在金井湾金融服务集聚区,已有701家金融及类金融企业入驻,一批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及资产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金融后台服务公司的入驻,金融业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区金融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25%。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殊政策,平潭全力建设国际旅游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平潭正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加快建设海坛古城二期旅游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国旅旅游目的地、自行车综合产业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策划引进民宿旅舍、VR全景旅游体验馆、“平潭蓝”舞台剧演艺、24H咖啡厅等一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