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正式出版发行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决策。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迎来三年总结评估期,四大自贸试验区设立、扩区一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背景,解读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及成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编写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本书主编为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教授担纲,副主编为毛艳华、符正平、林江教授。

          

      本书内容分为总论、专题篇和区域篇三个部分。其中,总论详细分析了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缘由、战略定位、主要任务、改革创新成效、面临问题和“十三五”时期制度创新方向;专题篇主要围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四个核心领域,即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贸易便利化改革、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选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企业信用监管等六个视角探讨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任务与方向;区域篇重点分析了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各自在2015—2016年的建设进展、改革成效与亮点、存在问题与建设方向。

      编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支持,还得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广东自贸区工作办公室以及三个片区管委会的大力协助。

      当前,中山大学为实现“跻身国内一流大学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将高端智库建设作为推进“建设世界一流文科”战略的重要板块。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依托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的平台,立足广东的建设需求,聚焦“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战略等开放型经济理论、制度、政策研究,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开展合作研究。成立以来,我们联合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兄弟院校创办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加盟上海财经大学牵头组建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团队先后赴国内外自由贸易园区调研,掌握许多一手材料;举办了两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5期自贸区高端讲坛(国家高端智库系列讲座)及多场小型学术会议,交流观点;2016年4月22日,联合新华网发布“2015-2016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积极投标、承接来自广东省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课题;已撰写十几篇决策报告上报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其中,多篇高质量报告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参转载。而此次蓝皮书的发行,更是凝聚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团队的辛勤汗水,亦是对过去一年从事自贸试验区研究的一次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