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港资企业税收贡献超三成

截至2016年6月,在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达3377家,注册资金3878.57亿元

 

2014年至今,港资背景企业累计缴交税金145.09亿元,占总体的32.87%

 

2013年至今,前海共向港资背景的企业出让土地26.8万平方米,占比43%

 

自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来,前海6年间全方位拓展深港合作的深度与广度。9月7日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获悉,截至2016年6月,在前海蛇口片区注册的港资企业已达3377家,注册资金3878.57亿元。而2014年至今,港资背景企业贡献了超过30%的税收收入,已累计缴交税金145.09亿元。

 

上半年前海港企增加值占比超35%

 

前海管理局表示,经过6年努力,前海为香港经济转型的杠杆效应逐渐显现,投资前海的港资企业也呈现出良好势头。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注册港资背景企业实现增加值合计523.74亿元,占22.66%:其中,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分别占15.04%、20.18%和35.69%,说明港资背景企业越发成为前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从税收来看,港资背景企业一直占据较大份额,2014年至今均贡献超过30%的税收收入,已累计缴交税金145.09亿元,占总体的32.87%。

 

另一方面,入区港资企业也呈现体量大、质量高的特点。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港资企业占总数的40%以上,港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比区内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高62%,一大批香港优质本土机构如周大福、嘉里建设、港铁集团、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亚洲保理等相继入驻。

 

此外,前海港资企业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上半年,在落户的港企中,金融类企业占比达38.19%,增加值为27.24亿元,占比12.47%;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各占15%左右。

 

前海跨境贷累计备案金额超千亿

 

为推动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跨境金融和深港金融合作示范区,前海通过跨境贷、跨境债以及扩大和放宽香港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等方式,使香港金融业腹地进一步扩大。

 

截至目前,前海跨境贷累计备案金额超过千亿元,提款金额超过356亿元。另一方面,启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大幅降低企业组建跨境人民币资金池门槛,涉及企业所有者权益达到366亿元,为中资企业“走出去”、跨国公司全球资金运营和跨境结算创造了便利。

 

“目前,我们正在与香港特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动前海合作区深化金融合作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推动深港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前海管理局称。此外,结合香港经济腹地小、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前海正以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动航运、贸易、科技服务等领域合作。

 

除了按照深港共建“千亿级”跨境电商生态圈的目标,打造以全球海外仓为网络支撑的深港澳跨境电商产业链外,还将出台《构建前海深港国际航运服务核心平台试点方案》,与香港共同建设世界航运服务业中心。试点取消海员外派机构资质、船业服务机构资质审批,使前海成为内地海员输出香港市场的新通道。

 

前海将试点“香港建设模式”

 

数据还显示,从2013年至今,前海共向港资背景的企业出让土地为26.8万平方米,占比43%,建筑面积209.3万平方米,占比45%。同时,按照“港人开发、港人投资、港人经营、港人收益”的原则,前海在12个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上引进了28家香港建筑服务业,合同金额约为6.26亿元。合作范围涵盖单元规划、方案设计、投资顾问、机电顾问、景观绿化、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了建设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下一步将会同香港发展局、深圳市住建局落实《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合作安排》,加快推进前海合作区建设领域的深港合作。”前海管理局表示,将通过前海“香港建设模式”试点项目的开发建设,深化前海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并推动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才在前海执业,在建筑设计领域首次实行“香港模式”。

 

目前,作为今年大会战“三城一港”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现代产业城正在加紧建设,嘉里前海项目工程桩累计完成68.5%,土方累计完成43.6%,恒昌科技大厦完成临建主体施工。“产业城将建设成以高科技产业及以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总部基地为主,有多元融合功能、‘产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城区。”

作者: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