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大背景下,上海自贸区外高桥区域也在着手挖掘“存量”的增长点。
日前从外高桥集团股份了解到,其下属公司外联发已与药明康德等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新公司,与以往只当“房东”不同,外高桥集团股份此次将以“股东”的身份,携手药明康德,共同打造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平台。根据规划,预计将在5年内,生物医药孵化平台将吸引200-300个创业团队,形成10-20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不当“旁观者”而做“参与者”
打造科创中心,外高桥没有“旁观”,而是在擅长的产业地产上找到了方向——成为“空间服务商,时间合伙人”。
“外高桥最大的资源就是我们的客户,以前我们是为他们提供服务,以后要变成参股,成为企业的合伙人,首次我们选择了和药明康德合作,未来还将选取相关10个产业。”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表示。
2015年,位于外高桥的药明康德提出了在外高桥设立“药明康德创新创业中心”的设想。业界认为,此举将改变目前国内新药研发标准林立、各自为阵的现状,统一的平台标准将有力促进药物研发成果的交易转让,将创新创业者的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商品化、市场化。
此次,外高桥携手药明康德的首个项目,就是将药明康德创新创业中心落地。据悉,中心将参照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并利用线上与线下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投资与孵化结合的综合体系,打造不断创新、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希望最终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上海外联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旭解释称。
外高桥方面除提供传统产业发展物业载体外,还将在信息服务、人力资源、行政服务、商业配套、风险投资、后期融资等各方面形成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或将成立产业基金,通过募投、跟投、共投等方式,投资平台企业、科创项目和创新团队。
激发跨国企业“复合型”功能
蔡司(上海)是外高桥保税区内由贸易公司转型为研发中心,最终升级为地区总部的典型案例。谈起这一角色转变,蔡司中国总裁福斯特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绝对正确。
福斯特提供了一个数据:过去五年,蔡司中国复合增长率达到20%到30%。“我们在这里深刻感受到政策的便利、物流的便利及服务的到位。”
除了蔡司,丰田纺织、恩坦华等知名企业,都是多年来外高桥集团股份依托自贸区功能创新加以引导和培育的结果。培育区内企业,引导区内企业把更多的“复合型”功能放到保税区,打造具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色的总部经济,是这些年来外高桥集团股份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外高桥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2家,亚太营运商42家,营运中心企业200多家,共计超过300家的各类总部经济,形成销售贸易、技术研发、生产、物流、资金结算以及总部管理等功能的集聚。
“下一步,我们在培育了这么多优秀的企业项目基础上,要探索以资本撬动资产,通过资本投资,形成资产控制,减轻资产持有率;通过投资区内优质客户,布局优质产业,实现从房东到股东的转型。”刘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