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经济数据追踪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透露,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截至2016年7月末,全省累计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10.53万亿元,占全国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量四分之一。

 

据介绍,依托广东自贸区建设,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先后发布了《广东南沙、横琴新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在跨境人民币贷款、个人业务、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截至2016年7月末,广东自贸区南沙、横琴片区共办理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104亿元,有力地支持自贸区建设事业的发展。广东省是外向型经济大省,企业跨境融资需求较大。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广东自贸试验区实施外债资金意愿结汇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广东自贸区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截至2016年10月底,广东省(不含深圳)共办理了216笔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签约备案业务,备案金额累计折合31.4亿美元,合计办理外债资金意愿结汇30笔,共12.78亿美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在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推动金融资源在粤港澳三地之间自由流动方面,跨境人民币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6年7月末,粤港、粤澳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达7.81万亿元,占全省结算量74.2%。

 

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CEPA服务贸易协议》,把与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地域由广东省拓展到内地全境,以负面清单保留的限制性措施由132项减少为120项,新增10条仅适用于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性措施。粤港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粤港服务进出口额达338.75亿美元,同比增长38.12%,为整体经济的稳定提供了支持。香港在粤设立银行营业机构已达170余家,大批香港建筑师、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代表机构在广东成功注册执业。

 

粤港共同加快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经过一年半的改革实践,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去年已形成首批60项制度创新经验,其中27项向全省复制推广,今年形成90项制度创新经验,其中39项即将复制推广。企业进驻呈快速增长态势。广东自贸试验区从去年4月挂牌到今年6月,新设企业9.22万家,注册资本总额达3万多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6月,前海已有港资企业2797家,注册资本合计3718亿元人民币,累计汇入跨境人民币贷款356.1亿元;南沙已有港资企业840家,总投资额124亿美元;香港企业加速落户横琴,累计有358家,同比增长152%。

 

粤港共同加快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经过一年半的改革实践,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去年已形成首批60项制度创新经验,其中27项向全省复制推广,今年形成90项制度创新经验,其中39项即将复制推广。企业进驻呈快速增长态势。广东自贸试验区从去年4月挂牌到今年6月,新设企业9.22万家,注册资本总额达3万多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6月,前海已有港资企业2797家,注册资本合计3718亿元人民币,累计汇入跨境人民币贷款356.1亿元;南沙已有港资企业840家,总投资额124亿美元;香港企业加速落户横琴,累计有358家,同比增长152%。

 

2016年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批次和货值同比增长4.2倍和2.9倍,进口汽车3454辆,同比增长1.9倍;国际航线班轮通关速度整体提速20%;47万人次消费者进行全球质量溯源查询,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和亚、欧、大洋、北美四大洲,在自贸区改革探索中取得了把好国门与服务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