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华副院长受邀参加“自贸区改革与湖北经济发展”高端研讨会

2016年9月21日,由武汉市自贸区办公室、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自贸区改革与湖北经济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受邀出席,共同参与相关议题的探讨,寻找自贸区建设良策,推进湖北和武汉社会经济创新发展。会上,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湛毅青,武汉市政协副主席谭仁杰出席会议并致辞。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办公室主任涂山峰,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综保办副主任戴希作主题演讲。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沈玉良、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厦门大学朱孟楠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陈波教授等专家分别从《自贸试验区扩容释放了怎样的信息》、《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国家开放战略》、《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处理好三大关系》、《福建(厦门)自贸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畅想湖北自贸区》几个角度,介绍了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

                            

毛艳华教授表示,湖北自贸试验区的试点改革任务,就是要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营造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集聚国际、国内高端要素,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平台;形成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机制,强化湖北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势;对接好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加快长江经济带相关规划政策的落地。要实现这些功能任务,他给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了两点意见。一是加快构建基本制度框架,包括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金融服务业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二是推动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更好发挥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从而推动武汉加快形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势。甚至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需求为导向,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倒逼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创新。

 

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建清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黄汉民,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海云发表主题演讲,从多个角度解析湖北经济转型升级与自贸区建设机遇。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陈波教授、刘海云教授主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