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创新”与“开放”的两大核心载体,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相继获批,为天津未来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强大战略支撑。也预示着,天津既肩负了创新发展的示范任务,也承担了开放发展的改革探索,正式迎来了自创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以下简称“双自”联动)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协调发展理念提供了有效实施路径。
“特区思维”延伸,“双自”联动促创新驱动发展
深圳特区的建立,不仅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为日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各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先导”作用,提供了一种指导发展的“特区思维”。“特区思维”是一种不断演进中的先行先试思想,其发展脉络可以在以对外开放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内生型经济增长方式两条主线中得以清晰的彰显。
从对外开放这条主线看,“特区思维”的延伸,是在经济特区建立之后,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建设国家级新区,形成了由东向西、由沿海向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梯度开放的发展格局。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之后又批复了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这成为迄今为止“特区思维”在对外开放这条主线上运用和发展的最高形式。从自主创新这条主线看,从1988年我国开始设立高新区以来,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其中从2012年至今的第三阶段发展重点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要实践形式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特区思维”在“自主创新”这条主线上的运用和发展已到了最高阶段。
建立自贸试验区就是依托最开放的区域,积极探索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形成可复制的改革经验,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其本质是要以开放倒逼改革。建设自创区就是依托重点和先进国家高新区,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其本质是要以改革促进创新。
“双自”联动的内在逻辑,就是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之下,运用“特区思维”,将以“开放倒逼改革”为本质的自贸试验区和以“改革促进创新”为本质的自创区所产生的协同改革效应进行叠加,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
借鉴上海经验,充分发挥天津“双自”优势
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之初就承担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形成深化改革新动力的重任。张江高新区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园的身份并入自贸试验区,不仅为“双自”联动提供了上海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和产业集群优势,更为自贸试验区的各项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提供了直接复制和推广的试验场。“双自”区以制度和政策创新的叠加和联动效应,为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有效实施路径和强大战略支撑。
从目前上海“双自”联动的实践来看,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特别是政府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成果,在第一时间于创新主体最集聚的自创区得到了推广和试验,同时叠加自创区为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形成的增量型政策创新成果,为企业创新发展减了压、松了绑,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真正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
天津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自贸试验区与自创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先行先试地区。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多次要求,自贸试验区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自创区要“成为天津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自创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应该说,“双自”联动已成为“天津机遇”的最佳着力点,是天津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选择。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战略布局中,天津应在建设“一区二十一园”“双创特区”等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力求在“双自”联动实践上取得新的实质性重大突破,发出天津声音、唱响天津路径、体现天津特色。
对策及建议
1.尽快出台天津市关于“双自”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天津“双自”联动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围绕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国际产业创新与交流、人才与资本自由流动等方面形成全新突破,并争取尽早把天津高新区整体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同时建立“双自”联动会商机制,针对“双自”联动存在的问题、难点等进行系统化研究,梳理自贸试验区各项制度创新成果即时在自创区复制推广,同时结合自创区在政府服务企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创新,打造局部最优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使自创区成为天津市创新发展的引擎。
2.打通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国际化通路。
一是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双自”的直接联动。允许科技小巨人企业通过注册地址的扩展(“一照多址”),实现一家企业同享“双自”区的制度与政策红利。打破GDP考核、税收受益等区域管理障碍,沿产业链聚合生产力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双自”优势,让科技小巨人企业按“市场要求”自由发展。
二是借助自贸试验区通关便利化制度,促进科技小巨人跨境研发便利化。如通过实施“先进区、后报关”等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动植物进境负面清单审批管理”等检验检疫创新举措,使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所需的进口设备设施、原材料、动植物标本等能更快更便捷地进入企业实验室。
三是依托自贸试验区集聚跨境创新中心,支持科技小巨人开展协同创新与众包服务。支持跨国公司在天津自创区设立全球研发中心、跨区域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科技小巨人开展协同创新、共建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众包服务等。
四是对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优势,助推科技小巨人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科技小巨人企业针对海外创新型企业开展跨境并购,迅速提升企业能级和创新能力。鼓励科技小巨人在境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和上市,以及综合运用跨境人民币借款等金融创新手段,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3.以“双自”联动优势构建“双创”人才高地。一是探索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多元结构、多种形式、多类模式的国际众创空间。鼓励海外人才利用国际优势资源进行研发转化和产业化。试行“国际创通票”制度,对海外创客和创业团队给予相应补贴。二是建立更加灵活的引才机制,如进一步缩短外籍高层次人才申办中国“绿卡”的周期,试行外国专家证、就业证、居留证等三证合一、“互联网”办证模式,试点在津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自贸试验区就业等,吸引更多的国际优秀人才在天津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优势留住人才,简化外汇结汇手续,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金融服务需求,探索外籍人才合法收入自由选择币种和合法收入项目下外汇自由可兑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