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自贸试验区经济数据追踪

截至9月4日,平潭跨境电商业务累计入境货物的货值6012万元,累计放行出区货物货值达5008万元,出区总票数11余万票。

 

近日,由福建检验检疫局、福州检验检疫局、莆田检验检疫局等主办的进口汽车质量关怀行动在福州启动。据悉,1-8月我省通过平行进口方式进口的汽车占总进口量的95.36%,平行进口已成为我省整车进口的主要形式。据悉,1-8月,福建检验检疫局共检验进口汽车5228辆,货值2.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1.80%、1.12倍,福州江阴港进口汽车数量位居全国21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第7位,位居新开口岸第2位。其中,进口日系车型占进口总量的67.35%,进口欧美系车型占进口总量的32.65%;进口了奔驰、路虎、宝马、沃尔沃、奥迪、丰田、林肯、福特、铃木、道奇公羊、乔治巴顿、雪佛兰等众多品牌车型改装车,实现进口品牌多样化;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辽宁、浙江、广东、四川等地的省外进口商共进口汽车占我省总进口量的10.52%,而去年省外进口商进口汽车数量仅占总进口量的1.17%。

 

近日,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天津、青岛、大连、福州口岸分别进口汽车28142辆、8925辆、4345辆、3188辆,分别占全国口岸平行进口汽车份额的51.72%、16.40%、7.99%、5.86%,位列全国平行汽车进口口岸四强。据福建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透露,今年前三季度,该局共检验进口汽车整车5873辆、2.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51%、1.32倍,其中95%为平行进口汽车。自整车进口口岸获批以来,福建检验检疫局精准服务汽车整车进口业务发展,在全国首创进口汽车辅助整改制度,推出“入区预检,出区核销”制度,创新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对江阴港汽车口岸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自福建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表明,1-8月,福州保税港区集装箱吞吐为78.76万标箱,同比增长12%,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进出口业务呈现多元化态势。今年以来,福州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种类更趋丰富,商品分类品目从2015年的83项增加至96项,同比增长15.66%;口岸新兴进口业务发展势态良好,如汽车进口量同比增长73.68%,动物饲料鱼粉、鱼油类产品同比增长410.99%,酒类、饮料类产品同比增长152.6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良好增势,1-8月集装箱吞吐量为78.76万标箱,同比增长12%,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从厦门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今年第三季度厦门口岸进出境集装箱共计172.12万标箱,较上年同期增长4.02%,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8.72%,其中进境集装箱85.37万标箱,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22%、 13.24%,出境集装箱86.75万标箱,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85%、4.61%。

 

据福建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9月份,福州片区保税港区集装箱吞吐为89.99万标箱,同比增长10%,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进出口业务呈现多元化态势。2016年以来,福州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种类更趋丰富,商品分类品目从2015年的83项增加至96项,同比增长15.66%;口岸新兴进口业务发展势态良好,如动物饲料鱼粉、鱼油类产品同比增长410.99%,酒类、饮料类产品同比增长152.65%。

 

2016年10月10日从厦门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今年第三季度厦门口岸进出境集装箱共计172.12万标箱,较上年同期增长4.02%,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8.72%,其中进境集装箱85.37万标箱,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22%、 13.24%,出境集装箱86.75万标箱,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85%、4.61%。2016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外贸下行压力大,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多,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微调对进口产生了促进作用和人民币略有贬值对出口带来一定积极作用,第三季度外贸形势出现好转,厦门口岸进出境集装箱量同比、环比也相应有了小幅增长。

 

同时,厦门检验检疫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多项举措切实为企业减负,包括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创新中欧(厦门)国际班列通关便利化模式,推进关检“三互”,启动关检“监管互认”综合执法模式试点,扩大“监管互认”范围等,其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对台湾输入区内产品试行快速检验检疫模式+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改革和简化原产地证管理等四项举措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 “十大创新举措”,进一步促进外贸通关,助推外贸保持回稳向好态势。

 

进口消费品检验结果采信是厦门检验检疫局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内实施一项创新性便利通关举措。自2015年7月10日起,将进口儿童玩具、进口台湾婴幼儿纸尿裤、进口台湾食品接触产品、进口台湾服装产品纳入结果采信的范围。进口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可在货物进境前先行取得采信依据,检验机构对其报检时提交的采信依据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不但可“即报即放”,还可享受检验费减半的优惠。

 

2016年前三季度,厦门局共受理检验结果采信的进口商品申请111批次,金额1453.52万美元,其中惠及台湾地区进口婴幼儿纸尿裤企业3家,76批,金额1250.24万美元,主要是花王、大王品牌纸尿裤,其中原产日本的有20批,金额72.70万美元;惠及台湾地区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企业6家,共计29批,总重逾172吨,金额197.67万美元;惠及进口玩具企业2家,主要是竹木制拼装玩具、早教玩具等,共计6批次,金额5.61万美元。

 

根据产品特性不同,每批实施结果采信的商品检验周期可从原先的7天-20天不等,大幅缩短至半天以内;累计帮助货主节约码头吊柜、装卸的费用近13万元;申请实施检验结果采信的收货人累计享受检验费优惠逾7万元。

 

从厦门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厦门片区从金砖四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的进口货物达8008批次、货值达8.3亿美元,其中批次同比增长2.22%。据分析,厦门口岸从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进口货物主要有矿产品(铁矿石、锆英砂、钨精矿)、花岗岩荒料石、复合肥、原糖、大豆、食品类(葡萄酒、牛肉)、木材、蓝湿牛皮等五十多种商品。其中,进口货物的批次和货值印度占总批次59.26%、货值占28.22%;巴西占总批次的28.09%、货值占57.38%;南非占总批次的9.30%、货值占7.00%;俄罗斯占总批次的3.45%、货值占7.38%。目前,厦门港具有国际远洋和近洋航线达90条,涵盖世界各主要港口,同时随着区域港口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厦门港的港口资源优势凸显,同时具有国内支线及内贸航线达41条,逐步形成内外贸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港口综合竟争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厦蓉欧”班列发展,为了提高通检效率,厦门检验检疫局积极探索“综合查验”模式,通过强化风险分析,提升现场查验工作效率,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提高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确保进口货物快速通关。

 

前三季度,福建检验检验局落实各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共为企业节约时间82.7万小时、节省费用5714万元。其中,无纸化报检模式放行进出口货物10.22万批、71.41亿美元,为企业节省费用511万元;通关单无纸化模式放行进出口货物14.23万批、177.63亿美元,为企业节省费用2845万元;通关一体化模式放行进出口货物5.47万批、44.61亿美元,为企业节省费用614万元;三个一模式放行出口货物1.89万批,为企业节省费用1577万元;原产地无纸化申报模式放行货物3.35万批、21.34亿美元,节省费用167万元。

 

厦门飞机维修产业:厦门检验检疫局在自贸试验区内大力推行企业进口自用工业品事后监管,为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量身打造维修用金属材料“进口直放+异常即报+事后监管”的快速通道,平均每批货物帮助企业缩短通关时间约2天,节省码头装卸、仓储费用近千元。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新政策已便利了太古飞机51批次、60吨金属材料进口,涉及金额近50万美元,节省相关费用逾5万元,惠及包括太古飞机在内的9家飞机零配件生产企业,有力助推了厦门飞机维修产业的良性发展。

 

2016年前10月,厦门海沧自贸园区共检验检疫乳制品369批,1.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4倍、1.75倍。其中,乳制品种类涵盖干酪、黄油、乳清粉、调制乳粉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

 

据该局工作人员介绍,随着进口乳制品在国内市场的走俏,海沧口岸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如今海沧已成为厦门最大的乳制品进口口岸。为了保障进口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实现对乳制品的科学高效监管,海沧检验检疫局严把进口乳制品注册准入关,推行“空检海放”,即对空运和海运先后运抵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同一生产批次进口预包装食品,按照“空检海放”检验规则实施检验,在“空检”合格的前提下,对海运进口食品实施快速验放,为企业大大缩短了海运食品的通检时间。

 

2016年前三季度,福建检验检疫局签发各类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4.27万份、货值16.49亿美元,同比增长64.48%和37.52%,为企业获进口方关税减免约1.6亿美元,企业应用原产地证书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水平有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已分别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5个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作为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核心内容,已成为福建出口企业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利器”,对扩大闽货出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加大推广力度。

 

据介绍,在今年福建省自贸协定原产地证签证中,传统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受益较多。在所有产品中,签证金额前5名是水产品、水果、鞋类、机床、监视器等。体现出福建省推动重点出口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良好竞争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同时,新开签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对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生效,并开启两轮降税。今年前三季度,福建检验检疫局共签发中韩原产地证书3567份、1.56亿美元,中澳原产地证书9850份、2.56亿美元。全国最大的出口水产品加工基地东山因自贸协定降税利好,今年前三季度输韩水产品达2280万美元,同比增长86.05%。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集团今年前三季度共申请签发中澳自贸区原产地证529份,占该企业签证总量的32.3%。目前相关产品在澳关税已由5%降至1.7%,明年降至零,有利促进了福耀产品对澳出口。

 

对此,福建检验检疫局将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推广工作列为帮扶外贸发展的重要举措,与福建省口岸、商务等部门形成推动合力,着力提高协定实施便利化水平,将推广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与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相结合,利用示范区行业集中优势提高推广效果。同时,对企业实施一对一指导帮扶,帮助企业了解和利用好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政策,主动应对贸易保护,积极开拓市场。

 

2016年前10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检验结果采信政策惠企显着。厦门检验检疫局受理进口消费品检验结果采信申请120批次,涉及货值1612.31万美元,惠及企业12家。根据进口消费品特性,实施结果采信检验周期由原来的7天-20天缩短至0.5天以内;企业节约码头吊柜、装卸等费用近20万元;检验结果采信申请人累计享受检验费优惠逾10万元。

 

2016年1-10月“厦蓉欧”货运班列累计出境50班次,共计1796车,货物重量8272吨,货值达1.53亿美元。其中“台厦蓉欧”班列开行2列,货值约34万美元。

 

综合福州海关、厦门海关数据,1-9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7766.1亿元,同比下降1%。其中,进口2582.6亿元,同比下降1.4%;出口5183.5亿元,同比下降0.7%。同期,全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同比下降1.9%、1.6%和2.3%,我省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9月当月,福建省进出口832.1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明显。其中,出口523亿元,同比下降23.1%,环比下降18%;进口309.1亿元,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4.8%。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前三季度,福建省对东盟进出口1215.2亿元,同比逆势增长9.3%。同期,对美国进出口1227.3亿元,同比下降11.5%;对欧盟进出口1121.1亿元,同比增长2.3%。上述三者进出口值合计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5.9%。

 

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省主要出口商品。前三季度,福建省出口机电产品1745亿元,同比下降5.1%,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33.7%;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为1997.2亿元,同比下降3.5%,占比38.5%。其中,纺织纱线产品、玩具、农产品、花岗岩制品、陶瓷产品出口均保持增势。同期,我省的进口颓势有所缓和,铁矿砂、煤、铜矿砂等资源性产品进口猛增,拉动同期全省进口4.9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降幅明显。

 

从厦门片区管委会了解到,2016年前三季度,片区新增企业13000多家、注册资本2256亿元,分别比增182%、231%;在全省190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95项,其中33项属全国首创。

 

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1月至10月,福建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进口商品242批次,货值1.32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216.1%、140.9%。出口方面,福建前十个月跨境电商出口商品22.27万单,货值8334.47万元人民币。从地区看,福建省跨境电商试点主要集中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平潭两大片区。福州片区进口144批次、总货值9265万元人民币;平潭片区进口98批次、总货值3963万元人民币;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均在福州片区。

国检部门分析,总体上看,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呈现稳中有升趋势,但标签标识不合格现象居高不下。以平潭片区为例,1月至10月检验检疫部门共检出不合格产品15批,货值63.66万美元,不合格批次同比去年增长650%,批次不合格率为15%,比去年同期上升10.9个百分点,其中品质不合格检出率下降50%,标签不合格检出率上升450%。

 

迈入“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双核时代,平潭跨境电商产业风生水起,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根据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平潭跨境电商进口98批次、总货值3963万元人民币,跨进电商进口批次、货值分别同比增长216.1%、140.9%。

根据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消息显示,跨境电商“新政”暂缓实施后(即5-10月),相对于福州跨境电商园区月均入区进口商品持续下降的情况,平潭则势头良好,不仅进口产品种类更多更丰富,进口量还较大,不再是相对单一的奶粉、纸尿裤等母婴用品,更增添了化妆品、保健品、高端红酒、休闲食品等。

另外,从总体上看,平潭区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呈现稳中有升趋势,品质不合格检出率更是出现明显下降,但标签标识不合格现象居高不下。数据显示,1-10月份检验检疫部门共检出不合格产品15批,重量30.6吨,货值63.66万美元。其中,品质不合格检出率下降50%,可见商品质量明显提升;但标签不合格检出率上升450%,值得企业的重视和警惕。

据了解,自平潭开展跨境电商进口业务以来,截至10月底,平潭累计入区货值6823余万元,累计放行出区货值5200余万元,累计出区总票数13万余票。

 

厦门企业“走出去”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今年1-10月,全市累计备案对外投资项目320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40%;协议投资总额突破50亿美元,达53.3亿美元,增长185.6%,其中中方投资额51.3亿美元,增长179%。

并购成为最主要的投资方式,项目达133个,中方投资额24.5亿美元,增长323%。投资区域更加广泛,其中“海丝”沿线国家成为投资热点,项目数54个,中方投资额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倍,主要涉及采矿业、农林牧渔业、教育、制造业、房地产、商贸服务等。仅10月当月新增项目12个,新增中方投资额2643万美元。

近年来,厦门企业“走出去”积极性明显增强,境外投资迅猛增长,有力带动周边地区企业以厦门为起点实现“走出去”。据统计,继2014年和2015年全市境外投资额先后突破10亿美元和20亿美元大关之后,今年厦门境外投资再呈“井喷”发展态势,境外投资额已经超越去年全年水平。据统计,截至10月末,全市累计登记境外投资项目1098个,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总额115.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103.9亿美元,主要分布在越南、澳大利亚、斯里兰卡、美国、印尼等15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1-12月,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共新增企业34984户,注册资本6640.55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99.02%、91.01%。其中,新增内资企业33353户,注册资本5720.63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01.16%、94.24%;新增外资企业1631户,注册资本919.92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63.43%、73.08%。

 

根据工商企业注册系统,2015年4月21日挂牌起至2016年12月3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共新增内、外资企业48550户,注册资本9447.72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46.71%、158.01%。其中,新增内资企业45998户,注册资本8067.27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47.85%、159.23%;新增外资企业2552户,注册资本1380.45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27.86%、151.11%。

 

2015年4月21日挂牌起至2016年12月31日,福州片区新增企业20583户,注册资本3100.01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82.04%、154.88%;厦门片区新增企业22764户,注册资本4050.84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24.67%、169.93%;平潭片区新增企业5203户,注册资本2296.88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31.35%、143.12%。

 

2月20日,从厦门检验检疫局获悉,截止目前,“厦蓉欧”货运列车累计进出境83班次,共计2342车,货值约2.12亿美元。其中“台厦蓉欧”班列开行3列,货值约50万美元。

 

厦蓉欧班列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海沧港区出发,经成都至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中亚各国直达欧洲波兰罗兹,全长 1 万多公里,运行时间15天。班列出境货物以服装鞋帽、电子产品为主,以快速便捷的服务惠及沿途各地,深受沿线国家和地区欢迎。2016年4月首发的“台厦蓉欧”班列则是厦门与台湾地区携手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将厦蓉欧班列起点延伸至台湾地区,凸显厦门作为“一带一路”支点的作用。

 

为全力保障班列平稳运行,厦门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积极落实与四川检验检疫局、新疆检验检疫局共同签署的《厦蓉新欧班列检验检疫一体化工作方案》要求,对班列货物实施“出口直放”的工作模式;与海沧海关等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货物实施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台厦蓉欧”班列货物开辟绿色通道,予以优先申报,优先检验检疫,并专门采用新型的手喷式除虫药剂实施预防性卫生处理,使检疫效果更加安全、环保、高效、低毒,且处理节省时间24小时以上,全力确保货物顺利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