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召开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暨复制推广新一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政策通报会。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出席会议并讲话,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主持会议。广东省自贸办副主任马行裕到会指导,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符正平教授应邀出席会议。
田夫常委首先通报了前海蛇口片区过去一年的制度创新成果和复制推广新一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政策落实情况。2016年,在前期已落地实施102项制度创新举措基础上,又形成了106项改革创新措施,累计推出20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达67项,37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他指出,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显示,前海蛇口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上海自贸区同属第一方阵,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评估中位居全国榜首。2016年11月,国务院部署全国自贸区新一批19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有6项是前海蛇口片区首创。这些都体现了前海蛇口片区为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他表示,制度创新促进了片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超出年初设定目标。比如,全年片区新注册企业53088家,累计注册企业124560家,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1410亿元,同比增长38%,税收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55%,全社会谷底资产投资达370亿元,同比增长38%,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537亿美元和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和70%,充分体现了前海蛇口片区作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最核心、最浓缩的引擎作用不断凸显。
在谈到2017年工作计划时,田夫表示要重点抓“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改革系统集成;二是突出四大驱动平台,即部委对接平台、企业创新平台、深港协同创新平台、智库支撑平台;三是突出八大重点工程,尤其是实施深港合作创新工程,争取中央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出台支持前海金融创新20条政策,打造深港自贸通、投资通、商品通和创新通等。
杜鹏局长回答企业代表在前海投资享受哪些特殊政策时,系统介绍了前海的独特优势。他介绍说,前海蛇口片区积极推动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实现“一口受理、一网服务、一门审批、一个印章对外”,目前内资企业在片区注册登记仅需1个工作日,外资企业注册登记仅需3个工作日。
税收方面,前海享受特定产业目录内,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减按15%征收;对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按“先征后退”原则,按15%征收。产业专项扶持方面,前海对总部企业落户给予资助,对特定产业的企业高管和办公设施进行财政补贴。人才配套政策方面,博士后进站享受每年12万元补贴,对境外创业团队给予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创业扶持资金。前海也购置了5400套高端人才在前海的周转房等。
会上,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市市场和质监委、深圳市国税局、深圳市地税局、深圳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部门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制度创新举措。
符正平常务副院长在会议结束后接受深圳电视台、深圳特区报等多家媒体联合采访,并与广东省自贸办副主任马行裕,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进行交流,前海管理局自贸制度创新处处长谌鹏、自贸综合协调处副处长向军参加会谈。
据悉,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编制的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大公报、深圳卫视、香港商报、晶报、南方网、央广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