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前海开发开放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契机、转型升级的新推力、改革开放的新起点、粤港深港合作的新平台。”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离京视察第一站来到前海,对前海开发开放作出了如上重要指示。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升深港合作对外开放的战略能级,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及前海深港合作区再上新台阶。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两会期间前海系列报道
数据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截至2016年底,片区已有4.93万家企业开业运作。2016年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1416.1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税收收入269.33亿元,同比增长4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73亿元,同比增长44.6%;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547.67亿美元和38.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5%和70.6%,各占深圳市的84.9%和56.5%,分列全国第一、第二。较好地完成了“全面提升年”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其中,香港企业贡献突出。2016年,片区新增注册港企1894家,累计港资背景企业达到4223家。全年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占片区2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片区41.2%,纳税占片区31.7%;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片区的95%和94.8%,港资作为经济支柱作用日益显著。
前海发挥深港合作先导作用
2016年作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及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全面提升年”,围绕打造“粤港澳合作新平台”的目标,前海发挥了其在深港合作中的先导作用,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研究制定《前海合作区促进深港合作2016年行动计划》,推动落实65项深港合作部署。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深港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深化深港合作,前海加大对港土地出让力度,明确1/3土地面向港企出让,2016年,前海共公开出让8宗土地,其中有4宗定向对香港企业,面积5.86万平米,占比65.6%。
两地产业合作方面,前海降低港企进入内地证券市场的准入门槛,推动香港汇丰、恒生银行、东亚银行分别成立港资控股的内地首家证券和基金公司;推动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落户前海,启动建设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前海深港创新中心投入使用;成功引入汇丰集团、周大福、新世界、东亚银行、香港嘉里、九龙仓等知名港企,打造优质港企集聚高地。建成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为深圳通连香港、走向世界打开了“海上门户”。
推动深港合作,与香港接轨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必不可少。一年来,前海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首创“港籍调解”与“港籍陪审”制度,前海法院率先探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分离;深圳国际仲裁院引入国际商事仲裁的先进制度,350名境外仲裁员有1/2来自香港;推动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机构“一中心、两基地”落户前海;全国10家粤港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落户前海;首单适用香港法律的经济纠纷案件在前海审结,实现前海适用香港法律的重大突破。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更多经验为前海发展金融业所借鉴。在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前海在全国率先推动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和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等“四个跨境”。特别是跨境人民币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11月底备案1100亿元,累计提款364.57亿元,业务规模领先全国。前海正携手香港,积极推动国务院出台深港金融创新的“20条”政策措施。
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而深港青年人才,在前海拥有了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一年来,前海打通深港人才双向流动通道,推动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房屋经理等10多类香港专业人士在前海直接执业;嘉里前海项目首次实行“香港模式”管理,为香港建筑工程业向内地输出人才和标准提供了先例;启动深港设计创意平台项目,拟从深港创新商务中心办公资源中安排4000-6000平方米的空间,以此为载体引进香港设计创意专业机构和人才;对包括港籍高端人才在内的境外人才仅按15%征收个人所得税,目前已认定的境外人才中,港人占比超过五成;积极打造“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孵化香港创业团队77家,先后涌现学学科技、特斯拉、秀妙科技、爱分享教育等多个优秀青年创业团队,获天使投资超过6000万;打造香港青年交流考察与实习就业的基地,为香港青年提供了666个实习岗位,接待8000名香港大中专学生来前海考察交流;成功举办首届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超过100个香港青年创业团队参与。与哈罗公学香港办学主体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国际化教育体系,解决港籍高端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除此之外,前海还开展深港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打造以全球海外仓为网络支撑的深港跨境电商产业链,以“港资建设、港企运营、港人收益”为特点的港货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容纳了周大福、莎莎化妆品、美心、万海丰、余仁生、太兴等70余个香港本土品牌,通过“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的模式推动香港本土品牌通过跨境电商辐射整个内地;开辟境外冻品“前海暂存、转用香港”的新渠道,为香港中转贸易提供优质的发展腹地。
设香港事务处 专注深港对接
为促进深港合作,前海管理局专门设立了香港事务处,并由香港知名人士担任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在与香港对接的方方面面,该部门推动了多项重要工作。包括制定深港合作行动计划;启动香港现代产业城发展策略研究;完成深圳市政府重点课题《前海与香港关联度指标体系研究》;依托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建设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成长平台,发起设立“创客联盟”、“创投联盟”,搭建深港两地创业团队与境内外VC、PE等机构的对接平台;完成“粤港暑期实习计划”;支持前海香港商会完善商会组织机制;举办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咨询委员会及青年咨委会会议,完善前海蛇口开发建设决策咨询机制;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联系,加强与香港各界的交流合作等等。
前海传媒注意到,2016年,前海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建设香港产业城形了初步规划。规划内容显示,按照“港人开发、港人投资、港人经营、港人收益”的原则,以前湾为核心区,在桂湾、前湾和妈湾合理布局、规划建设香港现代产业城。坚持产业导向,重点引进香港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及文化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加大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在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应用覆盖面。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办法,保障香港工程管理模式应用效果,为香港专业人士及企业参与前海深港合作区开发建设提供便利,形成深港共同开发建设新格局。加强协同联动,把香港现代产业城打造成为港资企业集聚区和转型升级引领区,切实扩大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为香港经济结构优化发挥杠杆作用。
“深港合作年”继续发力扩大开放
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常务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在2017年初的年度会议上指出,2017年是“城市质量提升年”和“深港合作年”,要力争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1650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税收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制度创新成效全面提升,自贸新城建设基本成型,进一步优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他特别指出,要继续扩大对港澳台开放,重点拓展深港澳合作空间,全方位提升三地合作战略能级:以香港回归20周年为契机,推动国家在CEPA框架下推出一批新的对港澳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推动港澳专业人士及机构在前海执业;继续加大港资企业引进力度和服务水平,全年新引进港资企业2000家以上,包括建滔集团、惠理基金等一批港资总部企业,提升入区港企质量;拓宽深港合作新平台,加快建设前海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园、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推动香港质量检测认证机构与深圳认证机构在前海设立合作平台,促进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前海落户;促进两岸三地青年交流,做大做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新引进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团队80个,提高孵化成功率;继续开展前海创新创业大赛,组织A20青年跨境马拉松暨深港青年万人大联欢,开展“粤港澳暑期实习计划”;引进一批澳门、台湾创新创业团队,探索实行港澳台人才就业备案登记制度,建立港澳台青年内地创业社保对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