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特色优势 打造五大中心
西安是西部大开发重要门户城市,是我们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2009年,“关中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陕西团讨论时再次强调,“要让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不仅更加凸显了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也使陕西站在了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陕西自贸区依托政策、区位优势,着力推动体制创新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五大中心格局。
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未来5年,陕西力争新增高速路1500公里,铁路3500公里。形成以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载体,创新陆港空港联动机制,推进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的立体化开放大通道。
国际产能合作中心
依托已建成的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区,探索“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此外,杨凌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发挥杨凌的作用,以农业科技示范创新为重点,拓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以及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科技创新中心
发挥西安教育、科技资源优势,建设智力丝绸之路,加快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建设,完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合作机制。
国际旅游中心
陕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运营总部,继续办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电影节、艺术节等活动,开发“丝路起点”风情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国风秦韵”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创新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助推“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使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础更加牢固。
区域金融中心
支持符合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以人民币直接投资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努力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大事记
2015年
6月27日,西安市按照《陕西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正式开始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
2016年
4月22日,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强调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努力构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8月31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陕西等7个省市设立第三批自贸试验区。
11月14日,市长上官吉庆批示同意成立西安市自贸区工作机构,正式组建西安市自贸办筹备办公室。
12月15日,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成功通过国家部委会签,上报国务院审批。
12月29日,西安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将作为省、市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支撑平台,大大降低企业进口肉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2017年
1月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批示指出,自贸区重点是要做好商事制度改革,西安必须带好头,承诺实现14个事项联办。
1月16日,市长上官吉庆召开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市级部门首批下放及派驻到自贸区4个功能区的103项市级管理权限。
2月7日,市自贸办负责同志一行前往西咸新区调研对接自贸区筹建工作,协同推进共建大西安自贸试验区。
2月12日,市自贸办印发《西安自贸区商事制度改革“十个统一” 工作规范》,对综合服务大厅从10方面予以规范。
2月13日,市委组织部、市编办正式印发通知在西安高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我市自贸试验区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进入新阶段。
2月14日,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浐灞生态区政务大厅正式改为:综合服务大厅,提供“一口受理”服务,完成14个事项联办改革并试运行。
2月15日,市委组织部、市编办正式印发通知,分别在西安高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市场监管局。标志着我市自贸试验区市场综合监管改革进入新阶段。
2月25日,中国内陆唯一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首单业务—共100个集装箱,1795吨哈萨克斯坦小麦,由“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从哈萨克斯坦索洛科瓦亚运出,历时7天6夜,运抵“西安港”。
3月3日,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在西安成立,为揭牌的陕西自贸试验区提供智力支撑,这标志着西部自贸试验区研究工作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