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时间压缩约四成,海关注册企业数增长近6倍,2016年南沙外贸达到1694.3亿元,增长10.7%。”19日,广州海关、广东省自贸办、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通关报告》。
在南沙自贸试验区“成绩单”的背后,是广州海关对制度创新的坚持。两年来,广州海关自主推出了20项创新制度,提升监管服务水平,优化口岸通关环境,使得自贸试验区创新经济模式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据了解,“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征免税证明无纸化改革”“原产地管理优惠制度”等3项创新制度已经在全国推广,“互联网+自助报关”等7项已在全省复制。
效率是航运物流业的生命线。南沙自贸试验区首创的“快速检放机制”,实现了对需要查验的货物优先实施快速机检,不需要检测的货物即卸即放、直接放行。在FS6000机检区的门口,记者看到,货柜车司机不用下车,只需行驶通过检测区域,即可完成对集装箱内货物的检验。“整个过程仅需10秒钟。”南沙海关副关长吴云介绍,集装箱过机后,经海关关员审核机检图像正常的,便不再需要开柜卸货,“这不仅大大提升查验效率,也降低了因人工开箱对货物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制度创新的核心目的是减本增效,提升贸易便利。南沙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线上海关”,充分利用电子智能信息化平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实现货物送检信息的手机实时查询。《通关报告》指出,目前南沙港进出口货物物流运转时间已有原来的2~3天,缩短为1天以内,通关效率比改革前提升了42.6%。“这给我们企业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实惠。”广州润顺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屈艳仟告诉记者,如果货物没有按照预定时间上船,那么所产生的误船费用是由代运公司承担的。“误一水船至少要损失7000元人民币,最多时一天就是几万块钱。”屈艳仟说,快速机检设备不仅将误船的风险降到几乎为零,还为企业节约了货柜租赁、仓库租赁等额外开支。
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发展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京东广州南沙全球购一号仓库里,每天有4万单进口商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21点前确定的订单,当天基本都可以清关出区,广东省内的包裹基本次日就能送达。”京东国际供应部高级总监韩鎏表示,消费者之所以能享受“海淘极速”体验,要得益于广州海关的政策红利。记者了解到,为支持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广州海关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报关、无纸化智能化通关,7×24小时出区,95%以上的跨境商品实现通关“秒放”。据统计,2016年南沙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总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3倍,占广州市该业务的比重近9成。
南沙自贸试验区的一系列创新政策使得整车进口、飞机租赁、邮轮等产业同样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实现了对进出口全链条所有参与主体的普惠。《通关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南沙整车进口货值约5.9亿元,同比增长72%;融资租赁进口飞机14架,货值达83.96亿元,增长4倍,南沙自贸试验区有望成为继天津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内飞机租赁聚集中心。
广州海关胡冬梅副关长表示,广州海关将继续坚持“对标国际、集成协同、创新提升、降本增效”的思路,着眼全国,放眼全球,全力支持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期待更多企业,能通过《通关报告》利用好南沙港区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优质的口岸通关环境和改革创新的海关政策,共同把南沙自贸试验区打造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