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跨境金融指数则在前三季保持较高增速后,第四季度增速放缓。”26日,在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挂牌两周年之际,前海创新研究院和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分别发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前海跨境金融指数”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贸易便利化指数”。
区域经济增长子指数扭转下降趋势
前海跨境金融指数旨在全面刻画前海作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创新活跃程度,持续动态反映区域金融开放创新水平。该指数显示,2016年,前海跨境金融指数在前三个季度保持了较高增速,并在第三季度达到最高5987点,但第四季度增速放缓,为5536点,与2015年第四季度走势相似,环比下降452点,主要原因是跨境交易活跃子指数的增速放缓。
“跨境交易活跃子指数放缓,主要是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境外投资增速逐渐放缓,第四季度最为明显。但尽管如此,第四季度,外资企业在前海地区新开设企业数量同比依然增长11.5%。”前海创新研究院葛丽莎博士说。
而进入2016年以来,区域经济增长子指数则扭转了2015年末小幅下降的趋势,呈现出稳定持续上涨的态势,并在第四季度达到全年最高7916点,同比大幅上升2459点,增长45.08%,环比上升70点,增长0.89%,反映出前海实体经济良好的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而金融生态环境子指数则在2016年度保持了平稳增长趋势。
前海贸易枢纽功能指数增长率有待提高
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贸易便利化指数”则旨在系统性、立体式考察前海蛇口片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前海蛇口国际性枢纽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供政策支撑。
指数研究显示,2016年片区贸易便利化水平为0.8515,比2015年的0.8044,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了5.85%。在一级指标中,贸易功能转型指数增长最快,且增速为8.31%,通关环境指数增长则较慢,增速为4.51%。
此外,2016年片区辐射带动效能指数同比增长超过12.5%,尤其在“港区一体化”运作上,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新区开发,带动深港区域发展;在推进深港陆路跨境快速通关上,入区货物通关时间缩减70%以上,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商直购进口、“1+4”全球溯源核放、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改革上取得突破。
但指数也显示,前海在贸易枢纽功能的指数增长率不高,仅有3%。“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片区与‘一带一路’国家与贸易进出口规模与班航线条数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受国际市场影响,货物贸易进出口整体增长缓慢,影响了片区的国际贸易枢纽功能指数增长率。”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