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迎来挂牌成立两周年的好日子,前海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昨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举行挂牌两周年活动,发布并解读片区贸易便利化指数、跨境金融指数及第三方综合评估报告。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出席活动并介绍片区挂牌两周年工作成绩。来自中山大学、前海创新研究院、普华永道等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发布了其专项评测研究成果。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肩负着在新起点上探索新经验、提供新模式的光荣使命。2017年,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深港合作年”,也是片区开发建设的大考之年。——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在活动上介绍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两年来的建设成果。
前海模式: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累计推出25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75项,在广东省范围内复制推广37项,占全省的56%。国务院最新发布复制推广的19项改革创新举措中,有6项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首创。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六大板块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形成标志性、突破性重大制度创新超过30项,示范辐射带动效能突出。
创新成果评估:
确立“自贸区总体改革框架+主动服务市场主体”两主线
本次第三方评估采用“1+9”整体加专项评估的模式,邀请了普华永道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行全面评估,商务部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德勤、武汉大学等6家机构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及审批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法治创新、深港合作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创新、人才管理创新、智慧绿色创新”等9个领域展开专项评估。
改革进程位于自贸试验区前列
“1+9”创新成果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自挂牌两年来,改革特色与亮点突出,各项改革任务高效完成,改革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部分领域已接近国际自由贸易水平,已经初步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建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投资贸易便利、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贸易园区,改革进程位于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
截至今年1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5大方面119项任务,完成的和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占总任务数的94.9%。今年一季度新推出“中国前海”船籍港试点、绿色自贸区试点等45项改革创新成果;片区累计推出创新成果253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达75项。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涉及10大方面98项任务中,实施率高达100%,其中70项任务已经完成或者基本完成。
在制度创新引领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截至今年3月底,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3.3万家,居全国自贸区首位;开业企业5.5万家,开业率41.3%。注册企业增加值去年实现1416.2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税收收入269.3亿元,同比增长4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8.7亿元,同比增长44.6%;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547.7亿美元和38.0亿美元,同比增长151.5%和70.6%,分列全国自贸区第一、第二。
一季度工作实现“开门红”
初步预计,今年一季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税收126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6.95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一季度工作实现“开门红”,作为全市乃至珠三角区域的引擎作用更加显现。
第三方评估整体情况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确立了“自贸区总体改革框架 + 主动服务市场主体”两条主线,形成了一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首创的改革创新经验。
评估组建言献策:
未来要谋求做粤港澳超级大湾区“核心”
根据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评估组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其中,普华永道认为,未来的粤港澳超级大湾区需要一个枢纽,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应该成为这个大枢纽当中的“核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下一步改革过程中,可以重点围绕枢纽核心功能建设,进一步探索自贸区改革框架新的突破点,在文化、金融、服务等方面突显自己的优势。
五大方面寻求新突破
扩大投资开发方面,可根据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对现有负面清单进一步“瘦身”,做出扩大投资开放的表率。具体操作层面,可以加大引进法律、财务、科技和其他现代服务业,丰富自贸区产业类型。建议研究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尤其对财务、法律等具有重要引领和配套支撑作用的专业服务行业在改革初期给予一定的支持。
贸易通关便利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局、海事局、边检等部门的联合监管与合作机制。此外,结合西部港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发展战略,强化与自贸区的叠加效应,加强航运领域的改革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吸引国际航运业落户前海蛇口,促进航运和邮轮旅游等高端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平行进口汽车口岸申报工作。
金融改革方面,应着眼于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在符合宏观审慎原则和不违反国家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进一步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的路径和方法,在可控范围内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对接和放开港澳台市场,以金融制度创新和跨境资本市场开放,形成全国性的金融改革高地。同时,加紧研究出台促进新型经济业态的金融政策,尤其要发挥金融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加快制定金融人才吸引和扶持政策。
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自贸区管委会与各政府机构间的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一套权责明晰、分工明确、无缝对接、有效沟通的政务协调机制,促进自贸区相关事项的整体协同监管。同时,继续打造好“服务型政府”这一特色名片,加大对国际政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国际化的服务型政府。
法治环境建设方面,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研究和创新一套对接国际法律体系、处理国际间司法事务和法律纠纷的法律制度,从而率先在自贸区范围内营造国际化的法治环境。具体进程上,可以对接香港法律体系为抓手,继续试点涉港案件的审理机制创新。同时,加快对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引进,完善国际化的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促进人才交流和实践探索。
5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达171亿元 积极推进深港合作产业聚集
昨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2017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共有五个,其中包含两个深港合作项目以及创维前海项目、招商新时代广场二期和前海合作区环境与绿化双提升工程,涵盖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单元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达171亿元。
此次活动是2017年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举办的第二次集中开工仪式,是积极推进深港合作和产业集聚的重要举措。本次集中开工涉及的2个深港合作项目,均是去年面向香港企业出让的土地项目,将作为引进优质港企在前海建设区域性或功能性产业总部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今年1月7日,前海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2017年自贸新城建设大会战启动仪式在前海合作区举行,包括市政V、VI标,桂湾公园、中粮亚太区域总部大厦、中英人寿大厦以及蛇口太子湾二组团项目在内的6个项目进行了集中开工,总投资约1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