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指导,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主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管理委员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支持的2017世界自贸区(横琴)论坛于6月19日在珠海横琴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贸区发展”为主题,邀请了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主席Graham Mather、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James Zhan、世界海关组织合规便利化理事会会长Ana Hinojosa、国际港口协会副主席Martin Byrne、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等嘉宾到场,围绕世界自贸区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研究、国际贸易、经济规划、国际物流、金融资本等多个热门领域展开对话,并就中外自贸区之间合作与交流和中国企业如何参与海外自贸区项目建设等进行深入探讨。本次会议的参会对象包括世界海关、世界经合组织、国际港口协会、物流和货运代理专家协会等国际性组织代表;英国、荷兰、阿联酋、伊朗、印度、泰国和哥斯达尼加等海外自贸区领导和企业代表;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等代表和行业协会和学术研究机构代表等。
“中国的自贸区在全世界的发展是特别瞩目的,希望能继续保持。”出席论坛并作为主讲人的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主席Graham Mather表示,中国自贸区面临着很多机会,值得各国深入观察了解。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贸区需与海外自贸区加强交流合作,借鉴其他自贸区的成功经验,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马行裕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成立以来,已累计新设立企业13.45万家。截至2017年3月底,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在境外投资项目达45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219亿元人民币。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中国自贸区的目标任务与制度创新方向》的主题演讲。毛艳华认为,中国自贸试验区已成立三年,但仍然没有摆脱原有的政府体制和行政架构的制度约束,贸易便利化的改革创新从数量来看成果不少,但有质量和突破性的制度创新成果不多。在毛艳华看来,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应回归“制度创新”的本源,回归到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制度探索,各项改革试点应聚焦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目标。
此外,来自英国、荷兰、哥斯达黎加、迪拜的自贸区代表纷纷分享其自贸区的成功经验。来自康威公司、新西兰港尼尔森公司、泰国WCA集团等跨国公司则分享了有关自贸区的新报关模式、港口航运等经验。
(毛艳华教授发表演讲)
(与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主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