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全国港澳研究会、前海管理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前海深港合作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开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团结香港基金会主席董建华,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仇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以及深港政商学研各界代表近500人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本次论坛围绕“深港合作,共创未来”主题,回顾深港合作2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从共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创中心、国家“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和国际航运贸易中心四大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
董建华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在过去20年中扮演了连接内地和香港的重要角色。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建设,更是把深圳的作用提到新的高度。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他希望,深港合作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徐泽在致辞中表示,“一国两制”方针为香港和澳门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国家对外开放,尤其是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实现了合作共赢。他认为,粤港澳合作要把推进重点区域合作作为着力点,为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开好局、蹚好路。
陈家强在致辞中指出,香港与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这项国家战略中,将会有更多发展机遇。香港有着高度国际化的优势,在“一国两制”下可以担当“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并可以作为双向开放的平台,特别是与前海可进一步探讨共同设立创新合作交流机制,在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探索合作新空间,为内地与香港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前海打造新时期深港合作的战略平台
张虎在致辞中表示,深化深港合作,是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实践,是促进深港两地繁荣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深圳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CEPA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下,与香港一道,全面加强两地在金融、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航运贸易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特别是前海作为新时期深港合作的战略平台,始终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定位,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张虎说,当前深港合作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本次论坛深入探讨深港合作的未来趋势、机遇与挑战,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包括深港两地在内的区域整体竞争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海将更大力度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发展
田夫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深港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深港人才合作、深港产业集聚、深港金融合作、深港贸易合作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前海合作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从2013年的49.8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926.45亿元,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64.8%;税收收入从5.19亿元增长到184.9亿元,增长了35倍,年均增长229.1%;实际利用外资从2.62亿美元增长到38.03亿美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43.9%。下一步,前海将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以更大力度来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发展。
前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作为国家级战略平台,前海开发开放具有特殊意义,也担负特殊使命。7年来,前海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总体发展规划,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对对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于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
一是深港合作体制机制实现了重大突破,有力增进了深港两地互联互通。前海建立并完善深港两地政府常态化会晤机制,形成香港“咨询—监管—社会参与”多层次参与前海开发建设的交流合作机制。前海管理局专门为服务香港设立“香港事务处”,并在香港开设了窗口公司,聘请了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充分听取香港“声音”。加强深港在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前海管理局法定机构为依托,打造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管理机构,营造国际一流的政府服务环境。支持设立前海香港商会,密切与香港工商社团合作,推动香港工商界全面参与前海开发建设。
二是深港人才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形成深港人才创新创业的新格局。前海着力打造深港青年合作成长平台,2014年12月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开园,迄今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87家,其中香港团队86家,成为香港青年内地发展“第一站”;累计为香港大学生提供1442个实习岗位,接待2万多名香港学生交流学习。打造专业人才交流平台,挂牌成立“前海深港博士后交流驿站”“前海留学人员创业园”;对包括港籍人才在内的境外高端人才仅按15%征收个人所得税。打通深港人才双向流动通道,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房屋经理等10多类香港专业人士在前海直接执业。搭建接轨香港的生活环境,人才保障住房优先面向港籍人才配租,让区内创业就业港人“住有所居”;发行通信“前海卡”、深港两地交通“互通行”卡等,实现深港通讯资费接轨、交通高效率衔接。
三是深港产业集聚实现重大突破,多维度拓宽了香港产业发展空间。拓展政策空间方面,实施针对港人港企的“万千百十”工程,制定促进深港合作工作方案,按年度发布促进深港合作行动计划、推动政策落实。拓宽物理空间方面,为港企量身定做的全球最大的模块化建筑群前海深港创新中心建成使用,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即将建成,2013年以来累计向港企出让土地33.47万平方米、占全部出让土地的48.5%,为香港服务业扩大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拓宽产业空间方面,降低港企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引入香港工程建设模式推进建设深港创新城,为港企发展壮大提供载体,汇聚汇丰集团、周大福、港交所等一大批知名港企。
四是深港金融合作实现重大突破,有力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前海在全国率先推动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和跨境资产转让等“五个跨境”,尤其是跨境人民币贷款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底备案金额超过1100亿元、累计提款364.57亿元,业务规模领先全国。加大深港交易平台引进力度,港交所联合交易中心在前海落户;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在前海设立交易机构开展保税交割业务,优化区域贵金属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支持深港创新型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成立全国首家CEPA框架下的消费金融公司、首家港资控股全牌照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汇丰公司在前海设立区域总部,通过前海进行新的战略布局。
五是深港贸易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有效巩固了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深港贸易合作是深港合作的传统领域。前海推进深港跨境通关合作,采用陆路跨境快速通关和先入区后报关模式,叠加“安全智能锁”和“智能化卡口”措施,企业入区货物通关时间缩减70%以上,节约货运成本超过10%。建立了国际中转食品监管模式,可以将保税港区内冷库利用率提高至80%以上,为香港企业节约营运成本30%。推进跨境电商合作,为内地居民购买港货等全球商品提供便利,也为香港企业提供在内地创业平台。打造国际枢纽港,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成为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国际海上枢纽,连接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港口,为深圳连通香港、走向世界打开了“海上门户”。
六是深港法治合作实现重大突破,打造了接轨香港的法治环境。前海着力加强深港法律界合作特别是商事民间调解机制的合作,营造国际化法律环境。首创“港籍调解”与“港籍陪审”制度,实现前海适用香港法律的重大突破。借鉴香港廉政公署做法,成立前海廉政监督局,打造廉洁示范区,为前海高强度、快节奏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环境保障。全国10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其中7家已落户前海。以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为平台,联合粤港澳地区13家主要商事调解机构,成立了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设立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一中心两基地”。
嘉宾建言
开幕式上,多位嘉宾作了主旨发言。
6月22日下午,本届前海深港合作论坛的首场主题论坛“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金融中心”拉开帷幕。论坛由第一财经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美国企业成长协会(ACG)中国区主席陈建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李慧敏,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博龙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花醒鸿,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裁俞宁出席论坛并发言。
冯国经:三个新趋势引领全球供应链变革
香港利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国经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在生产、消费的双重全球化下,全球供应链的格局正出现一系列变革和三个方面的新趋势。
冯国经认为,消费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东方生产、西方消费”的供应链模式;“全球生产、全球消费”的网络状新供应链格局正在形成。在供应链方向发生改变的同时,供应链的模式也正发生变化。
冯国经表示,随着非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崛起以及电子商务在这些国家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参与到全球供应链当中。中国已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全球引领者之一。中国的全球供应链也需要在各个环节,包括需求预测、生产布局、库存管理、仓储和物流、分销模式以及技术整合等环节,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将线上的流通渠道与传统的线下流通渠道紧密结合,形成全渠道的供应链新模式。
过去,很多外贸企业,包括利丰,主要是为比较成熟、组织完善、并拥有良好支付系统的企业特别是OECD国家的大企业服务。而现在,在中国、印度等非OECD国家,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正成为主角;他们的采购、分销、零售、物流模式,与我们早已熟悉的成熟模式有非常大的不同——这无疑为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冯国经认为,深港两地需要探索为中小型甚至微型企业服务的有效模式。
罗康瑞:发挥各方优势 “拼船出海”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粤港澳经济合作已经接近40个年头,在制度层面、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科技合作、经贸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相较于世界知名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世界级湾区已有强健的基础,并且将会备受全世界瞩目和期待。
罗康瑞认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科技创新的前沿,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融资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结构及背景,可以大力支持深圳科技企业资金需求。
深港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在金融互通方面,有深港通等措施,与前海等地区接轨,有助国内贸易输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提高市场流动性的透明度, 为“一带一路”金融活动的资金流动提供良好的渠道。
罗康瑞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内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香港则能够在工程招标、合同起草及谈判、项目交易结构设计、项目运营管理模式等多方面提供专业的法律和管理服务,内地与香港可以结合各自的优势“拼船出海”。
罗康瑞认为,物流业是深圳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在前海注册并运营的现代物流企业超过5000家,初步形成了包括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在内的现代物流业体系。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香港机场是全球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保持了非常高的运作效率。两地物流业互补合作空间将会更大,携手打造全球性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心。
岳毅:绿色创新互联互通 引领大湾区金融合作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在论坛中提到,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港深金融业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
岳毅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是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深港两地应共同引领大湾区金融合作,打造世界级金融重镇。新时期的港深金融合作,要以金融创新为动力,以互联互通为纽带,以绿色共享为依归,引领大湾区共同打造高度开放、功能齐全、服务全国、影响全球、类似于“纽约+旧金山”的世界级金融重镇。
岳毅表示,深港两地应以发展创新金融为重点,为科技产业创新提供强力支撑。创新金融将成为两地金融合作发展的主旋律,加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和科技金融,其所迸发出的巨大发展能量,将改变金融市场的生态和竞争格局。
岳毅认为,深港两地也应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港深共同市场。未来两地在金融开放上应继续领跑全国,加快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大力拓展包括银行保险、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财富管理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等业务,探讨金融业以PPP模式参与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基建融资,共建与伦敦和纽约三足鼎立的亚太时区国际金融枢纽。还要奉行绿色共享理念,率先发展绿色金融。两地应抓住机遇,研发“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推出创新零售金融产品配合相关投融资需求,打造全国“绿色金融”的重要平台。
赵令欢:深港两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在发言中表示,香港和深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以及高校人才优势;深圳是改革前沿,有广阔的市场,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表现强劲。
赵令欢表示,深圳已经成为中国最大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中心之一,私募机构云集,管理规模达1.2万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市场化程度高、金融创新能力强。香港也是亚洲最大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中心,基金资产规模近17.4万亿港元;近千只私募基金管理逾万亿港元;是全球最大IPO市场和海外人民币债券市场。
此外,赵令欢介绍,2015年底在前海动工建设的全球PE中心,预计于2018年与2019年之交落成完工。伴随中心大楼的建设,弘毅投资还将引入全球共享办公龙头企业WeWork,建设共享办公空间。
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已成为亚洲最强资本市场,港深股市市值已经名列全球前列(共6.8万亿美元,仅次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两地的互联互通还将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