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对内企实行清单管理 广东自贸区更具效率优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人都对即将挂牌的粤津闽三大自贸区的定位,将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优惠政策充满了好奇。外界普遍认为,广东自贸区最大的特色是立足粤港澳深度合作,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7日透露了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利好:广东自贸区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个会对内资企业实行清单管理的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挂牌运作了一年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方式,广东自贸区将学习借鉴。与此同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实行国内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清单管理试点的省份,广东自贸区也将享受这项独一无二的政策优势。”李春洪表示,届时广东自贸区将是两个“清单”管理模式的叠加,一个是对外资企业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另一个是对内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其目的是让自贸区真正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成为与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李春洪特别强调,对内资企业投资项目不是实行“负面清单”,而是清单管理,包括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份清单,“这对所有的中外企业都是利好。”

这一利好对企业最大的吸引力会是什么?李春洪认为,就是投资的效率。而且这一优势已经被证明。

今年2月17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出台了《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以及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份清单,正式对内资企业实行清单管理。3月1日,与之配套的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备案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根据规定,企业投资备案审核最多只能用五个工作日。运行以来,最短的投资备案项目只用了2分钟。”李春洪告诉记者,有一个投资超过2亿美元的项目,当天就完成了备案,而在过去这样的项目,没有200天是“搞不掂”的。

这种对内资企业的清单管理模式,也将在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自贸区里先行先试。内资企业在进入自贸区投资时,也会享受到清单管理模式,享受简便的投资备案手续。

“广东自贸区试水内资清单管理背后释放的信号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将被更好发挥,逐步形成对内资和外资都有利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表示。

包括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三个片区的广东自贸区,即将挂牌运作。它的定位、优势,与全国其他自贸区的异同,成为所有人关心的焦点。广东自贸区能否像30多年前的经济特区一样,成为广东再发力的契机?它释放的最大红利将是什么?

探路放权

内资项目准入清单管理

今年2月17日,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以及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份清单。主要内容包括:公布准入负面清单,放宽企业投资准入;列明行政审批清单,界定政府行政权责;建立政府监管清单,规范投资主体行为。国家发改委要求广东通过两年试点,为全国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广东是全国目前唯一实行国内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清单管理试点的省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口,是政府对企业投资管理方式的重要转变。

而这个转变甫一露面,其力度之大,改革前后的对比之明显,令人惊讶。

3月1日,与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相配套的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备案管理系统已经全面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期为3个月。“我们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对企业、对市场的放权幅度非常之大,除了国家禁止和有条件准入的之外,全部采用网上备案系统。”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介绍说,这套网上备案系统,有备案的格式,企业一登录马上可以打出备案表格,按要求填写后,可直接在网上提交,“行还是不行,省发改系统规定,五个工作日内必须审核完。”

系统上线运行后,从3日、4日的运行来看,效果令人满意,“3日有54个项目在网上备案,最短的项目只用了2分钟。有一个投资项目是超过2亿美元的,也在当天就备案完了。过去这样的项目,没有200天是搞不掂的。”李春洪表示,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真正达到了简政放权的目的,广东做出了很大的探索。

先行先试

自贸区内叠加两份清单

这项大大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试点,将首先在广东自贸区推行。

李春洪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已明确要求内资企业清单管理制度要在自贸区里先行先试,“自贸区要创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当然要带头。企业将来进入到广东自贸区,会按照清单管理,手续非常简便,最长也就是五个工作日,效率高太多了。这也是广东自贸区有别于其他自贸区的最大特色之一。”

据李春洪介绍,在广东自贸区挂牌后,将有两个“清单”在自贸区叠加,一个是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一个是对内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对所有的企业来说这都是利好,而在其他自贸区,对内资企业的投资运作还只能是过去的模式,效率会远远比不过广东,目前广东是全国唯一先行先试的省份”。

李春洪表示,未来在广东自贸区,内资外资企业在税收、办事程序上都会一样,政府在创造营商环境上一视同仁,有所区别的只是产业选择的不同,“哪些产业能进,哪些产业不能进,负面清单的项目是不一样的,但外资企业能干的,内资企业都能干”。

对接港澳

港澳同胞创业将更便利

广东自贸区的面目还不止这一面,它最被人熟知的,还有对接港澳的功能。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曾说,广东自贸区既面向全球开放,又立足粤港澳深度合作,“将在创新粤港澳合作机制、破除CEPA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李春洪也表示,怎么跟港澳更深入地加强合作,在实行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中,对港澳的企业和居民在自贸区创业和工作是不是更便利,这正是广东自贸区要考虑的。他表示,广东自贸区会按照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规定,让港澳的企业、机构在自贸区进行创业和投资时门槛更低一些,“负面清单”的单子更短一些。“港澳同胞来投资创业,我们提供的服务和通道的建设,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更加便利。这些还会随着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我们很希望粤港澳三地能加强沟通、协调、互动,共同把广东自贸区建设好,既对广东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对港澳保持长期的繁荣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我们的目标。”

学者解读“内资负面清单”背后释放的信号:

给企业信心 促加速转型

“不能单靠外资解决中国本身的经济问题,广东自贸区内资负面清单背后释放的信号,就是政府将大力促进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新,促使广东经济加速转型。”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7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反复强调这一振奋人心的观点。

让中国人在中国消费

“总理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林江对于这一提法感觉非常振奋,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包括广东经济转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林江直言,靠出口和投资很难使经济可持续增长,但在消费方面,目前中国的尴尬是中高端人群更愿意去境外消费,留在国内的往往以中低端消费为主。因此林江认为,中国要拉动内需,需要使消费结构跟上去,要让中国人在中国消费,买中国自己的产品。

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中国的产品吸引国人?答案直指“创新”。自贸区是大众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而广东自贸区的内资负面清单自然是最好的催化剂。

“相比上海自贸区的外资负面清单,广东自贸区不但有外资还有内资的负面清单,这符合广东的经济优势。”林江认为,广东相比上海,民营经济的发展更迅猛更具优势。同时,广东的中小微企业非常多,这些企业绝对是创新的新动力源泉。

创业初始阻力降到底

林江指出,在广东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将广东的实体经济优势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这需要现代服务业来帮忙,而现代服务业中包括金融服务、融资租赁、保险、技术等一系列服务,这些服务类的企业往往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也将带来一股新的创业浪潮,但创业最重要的压力来自于初创期风险。

“最关键的是,必须把创业初始阶段的阻力降到最低。”林江认为,这是广东的内资负面清单能够做到的。

所谓负面清单,意即“法无禁止就可为”,林江指出,这背后代表一种价值观,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要开始转型,整个政策都在鼓励创新,只有具备创新力的经济才是有价值的,“广东内资负面清单背后释放的信号是政府会积极配合企业去创业、创新、创意”。

林江认为政府的转变是给企业最大的信心,只有给企业信心,企业才能展开拳脚去闯。林江预计,松绑之际,广东自贸区发展将成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何宁卡建议:

利用自贸区条件设国际高教园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何宁卡7日在分组审议发言时,建议广东在“十三五”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好新批准的自贸区的条件,设立一个国际高等教育园区,引入一批国际知名大学到广东来办学。他认为此举一方面可以吸纳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广东的教育改革。

他还建议通过自贸区改革,形成广东对外开放、促进投资的法规制度,另外还可以通过自贸区的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与港澳相适,更能与国际对接的良好的营商环境。

链接:http://news.ycwb.com/2015-03/08/content_9057809_3.htm

作者: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