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后,国家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推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核心环节,必须抓住这个改革的“牛鼻子”,从而为改革攻坚撕开有利的缺口。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反复说明,这是一项复杂工程,受到利益因素和体制因素的束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努力实现制度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自贸区建设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大好契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滞后的主要症结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已久,行政审批事项的下放也已历经多次,为何改革进程仍然滞后?行政事项割掉一茬又长处一茬?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改革初始就缺乏包容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只是作为被改革者的政府手里拿着“手术刀”。尽管中央政府的决心很大,但在“动奶酪”的改革中,不是所有条块的政府对自己都能下“狠手”,特别是人大和其他第三方力量的缺失,使得这场改革既缺乏竞争者和制衡者也,也少了必要的监督者。这使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行政链条的传递中不断损失“能量”,相应的改革也就总是处于“小步慢跑”,甚至“犹豫徘徊”、“进三步退两步”的尴尬局面中。这也是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坚定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的原因之一,去年的第六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以及今年5月和7月两次大刀阔斧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改革“言必行、行必果”的事实映衬。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直未能取得长足进展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不少官员和行政工作者的“寻租动机”。中国是一个大国,行政体系碍于现实国情也不得不庞大。这就难以确保所有行政部门和行政体系中的成员不存在“寻租动机”。当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公务员的薪酬和快速致富的一批人拉开差距时,这种寻求灰色动机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于是,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部门间和行政人员间“双手互搏”也时有出现。这也会必然干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从这个角度考虑,也就可以理解在《行政许可法》出台后,不少部门更多的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来突破这个框架,导致每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后,接着冒出更多以许可、审核等各种名义存在的的事实上的行政审批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