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底,上海口岸95%的货物申报、全部的船舶申报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平台用户近5000家,服务企业数17万家。再如,进口货物申报办理时间由1天压缩到半小时;船舶离港手续办理时间由1天减少到以秒计。
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士在4月1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2014年2月启动试点以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已经建成3.0版。主要在推进数据协调和简化,建设货物进出口、运输工具、贸易许可与资质、支付结算等功能板块,系统集成,减少通关环节等4个领域取得了成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企业广泛欢迎。比如,截至2016年底,上海口岸95%的货物申报、全部的船舶申报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平台用户近5000家,服务企业数17万家。再如,进口货物申报办理时间由1天压缩到半小时;船舶离港手续办理时间由1天减少到以秒计。
这位负责人士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结合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从6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国际最高标准的“单一窗口”建设,具体内容包括:
——努力实现口岸执法和贸易管理全覆盖。
——与国家部委的“单一窗口”系统进行对接,把各类口岸许可及资质证明全部纳入。
——全面贯通口岸物流的所有环节,将口岸物流全部环节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是要建立一个以“物流状态+通关状态”为核心的平台,企业可以随时查询货物在什么状态,通关到哪个部门。二是实现查验手续无纸化、集装箱交接单无纸化及集装箱提货单等关键环节和主要方面的无纸化。三是让物流相关的供应链各方系统之间互相连通,互相兼容。
——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互换。一是进一步建立数据简化和标准化体系,二是让企业身份认证统一化,使各个监管部门互认。
——在“单一窗口”中加强服务贸易及自由贸易港区创新业务方面的功能。比如说,国际中转集拼及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是促进自由贸易港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要有突破。
——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全面完善区域通关与物流应用功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要逐步和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一带一路”沿线、亚太电子口岸网络等进行互联互通,真正体现上海国际贸易网络重要枢纽节点和国际贸易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