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中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深圳自1992年取得特区立法权以来,制定了400余件法规和法规性文件,290多件规章。立法15载,创新15年,深圳创造了国内数十个立法上的“第一”。市政府法制办主任胡建农说:“深圳几乎所有重要的改革都与特区立法相伴,二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第一部针对公司方面的立法,第一部物业管理立法,第一部企业欠薪保障立法,第一部政府采购立法,第一部无偿献血立法,第一部义工法规,第一部改革创新立法,第一部碳交易立法……这些立法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大量的制度红利,同时也为国家立法提供了经验甚至蓝本。
前海,也有一本“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这使前海这一“特区中的特区”的先行先试有法可依。驱车在前海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上,前海管理局工作人员指着一栋正在建设的精品工程介绍道,“这就是法治大厦,是前海第一个永久性公共建筑,时刻提醒着人们:前海是国家目前批复的唯一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
深圳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市”,前海被寄予厚望。设立前海法院,积极推动港籍陪审员和探索任期制法官制度的实施,外界一直在关注。
近日,香港东亚银行收到了前海法院调解后深圳两家公司分期偿还的首笔欠款。这是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裁判的首宗案件。主审法官彭亮介绍说,本案各方当事人在涉案融资租赁协议中约定适用香港法,通过前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平台,在港籍调解员主持下,当事人适用香港法达成了调解协议。随着第一宗适用香港法律案件的顺利执行,前海法院从立案、裁判到执行,打通了适用香港法处理案件的全部流程。
目前,在前海注册的香港企业4494家,前海法院受理的选择适用域外法的案件有31件。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裁判案件全流程的打通,提高了前海区际、国际司法公信力,增加了香港籍、外籍当事人在前海投资创业的法治信心。
在前海,各种法律服务国际化程度高。2013年进驻前海的深圳国际仲裁院,是前海法治环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第二届理事会的13名理事中有7名来自香港和海外,其中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首任司长梁爱诗,香港大律师、香港证监会前主席、中国证监会前首席顾问梁定邦。一看这份名单,就知道有多牛!前海仲裁国际化程度全国最高,境外仲裁员353名,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深圳国际仲裁院发布的2016版《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指引》,让《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首次在中国落地。
此外,前海法治建设还创下多项全国第一。2014年11月中国首家内地香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华商林李黎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前海,目前全国已经设立的10家粤港澳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在前海。美国布林克斯律师事务所也将落户前海,成为广东省自贸区内首家吸引外资律师申请驻华代表处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