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照分离”扩容至10个自贸试验区等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25日在上海召开的“证照分离”现场会上表示,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将向全国10个自贸试验区和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等更大范围“扩容”。

据介绍,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年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涉及116个行政许可事项。其中10项完全取消审批,6项审批改为备案,26项改为告知承诺制,41项保留审批、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33项保留审批、强化准入监管,减少了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事务的干预,促进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上海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说,按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管理等5种方式进行改革试验,使得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试点至今,37项事项的改革举措已在上海全覆盖,17项改革举措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纳并在全国推行。

马正其说,“证照分离”的原则之一是,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把营业执照与能分离的许可类证相分离,并根据地方实际采取其他管理办法,实现持照即可经营。努力从“重审批”转向“重监管”,将“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和“双告知”“双随机”抽查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近三年来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9330.73万户;全国平均每天新增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0.69万户上升到现在的1.64万户,翻了一倍多。近三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相关新闻

八成企业认为便利:将进场“钥匙”还给市场

八成受访企业认为企业注册和经营便利程度高;办证不仅门槛降低,时间更是大幅缩短,有些“当场就能拿到”;从过去的“跑断腿”敲章,到现在的备案、告知承诺……“证照分离”不仅是解决“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更是通过清理行政许可、取消审批,将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那么,这一改革究竟将为企业和百姓带来哪些实在的便利?

去年4月,“证照分离”改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全面展开,针对116个行政许可事项,分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管理等5种方式进行改革试验,以解决企业“办证难”。

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是这一改革的尝鲜者。今年3月底,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其打造的一个国际商务培训项目正式开课,这也是在全球首次推出的创新业务。

作为我国首家外资职业培训机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从注册登记、筹建到开业,历时仅三个月,这就得益于试点中的告知承诺制。据介绍,培训机构领取营业执照后,需要到人社部门申请筹建。现在签署《告知承诺书》后,当场就能取得同意筹建的行政许可,而以前需要10—20个工作日。

这个事例是“证照分离”改革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根据上海市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针对557个企业样本的评估,认为“证照分离”改革后,企业注册便利程度和企业经营便利程度高、较高的分别占到87%和85%。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管捍东说,“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改革时,一些企业也曾反映,获得商事登记主体资格后,要实际开展经营业务,还存在办证多、办证难等问题。试点“证照分离”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审批方式,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使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