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疆保税港区
这里是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为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东疆保税港区抢抓多重国家战略机遇,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先行先试、改革创新、解放思想、勇于突破,逐步展示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风采。
一架架租赁飞机成功交付,一个个改革红利服务京津冀发展,一项项创新举措引来海内外关注……这里是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区,在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中,担负着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使命;这里是国务院批准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将成为与国际航运中上游接轨的重要载体与平台;这里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物流要素高度汇聚,高端产业相继落户,航运融资功能不断增强,投资贸易水平持续提升……东疆保税港区应改革创新而生,因改革创新而兴。
现如今,东疆保税港区改革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改革的内涵不断丰富,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东疆保税港区正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作为,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先行先试 建设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田”
这里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在东疆挂牌。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围绕政府服务和监管创新、促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和促进创新要素集聚与流动,先后推出了两批共计175项创新举措。为切实肩负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东疆积极做好创新举措承接,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聚合全球资源,努力建设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田”。
“一证一章一票”一天办结
在商事制度改革领域,东疆承接天津市下放的219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名称自主申报制、“先照后证”登记制等多项创新,进一步压缩了办理时限。融资租赁企业从设立到开展业务,内资租赁公司可在8天内办结手续,外资公司可在15天内办结完成。
东疆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开通商事登记便利服务平台,实现了企业办理商事登记“最多跑一次”,今年5月,天津市首张“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审批的营业执照在东疆保税港区发放。这一系列投资便利化措施落地,既为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满足企业经营的各项需求,极大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同时更为东疆发展积累了后劲。
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东疆保税港区持续推动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先后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水果、冻肉、水产品、集装箱装粮食、汽车、冰鲜水产品六大类商品的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指定进口口岸,同时也被评为全国运行管理先进口岸。同时,东疆保税港区不断扩大开放,聚合全球资源,以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推进保税展示交易、采购分拨配送、融资创新服务和贸易便利化四大平台建设,为京津冀地区外向型产业发展提供了面向国际的通道。
而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天津海事局等口岸监管部门以及天津外汇管理部门分别出台了多项便利化措施,为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创造条件。东疆管委会积极对接口岸和外管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口岸、外汇监管政策创新。依托已有的政策功能优势以及独具的区位特点,很多职能部门将不同领域的创新切入点放在东疆,“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集中汇总征税模式、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空检海放”、“无疫通行”、“水上水下活动电子审批系统”等一批通关通检的创新举措率先实施。而随着京津冀海关通关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京津冀三地已基本实现大宗货物的高效通关,企业可就近选择“家门口”办理申报通关等手续,通关效率明显提升。
新兴贸易形态加快聚集
除了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外,近几年来,东疆充分发挥自贸区作为综合改革创新“试验田”的优势,力促新兴贸易形态快速发展。如在跨境电商领域,东疆以天津获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为契机,拟定了《东疆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了网易考拉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东疆跨境电商模式赢来新机遇。
在进口商品展示展销领域,东疆以进口商品直营中心为载体,加快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目前,已授权设立30家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
在平行进口车领域,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正式启动,吸附力日渐增强。如从2016年5月试点启动到2017年5月,一年内实现仓储汽车4万辆,货值22亿美元,在全国口岸保持领先。
此外,东疆通过政策组合形成叠加效应,提出打造中国最大海外工程出口基地的目标,将自贸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融合,整合各方面的政策和资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东疆管委会积极努力为海外工程项目提供平台服务,吸引了包括中交海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外运长航(天津)海上工程项目以及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再制造项目等大型央企落户东疆。
租赁产业创新叫响全球
融资租赁产业是东疆保税港区领先全国的优势产业,被称作东疆金融创新“皇冠上的明珠”。自2009年完成全国首单飞机租赁业务起,东疆保税港区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量、租赁业务量、租赁资产规模逐年飞速增长。目前,租赁标的已覆盖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电力设备、轨道交通、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在东疆平台完成的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占全国的80%。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东疆共注册租赁公司2467家,累计注册资本金达3215亿元人民币,租赁总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成功交付了千架租赁飞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航空租赁产业聚集地。
近年来,东疆依托国家赋予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功能优势,率先推进租赁业政策创新,不断进行租赁业创新实践,探索出保税租赁、离岸租赁、出口租赁、联合租赁等近30种全国领先的创新业务模式,推动监管方式和交易结构创新,探索得来的有益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形成了国内外公认的租赁“东疆模式”。从第一单飞机租赁业务顺利完成到现在,东疆的租赁品种已扩展至船舶、地铁设备、高铁机车等多种大型设备,并使租赁业成为这一北方港口城市的标杆,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大特色。众多租赁创新试点模式纷纷在东疆落地实施,国内的租赁创新几乎全部源于东疆,成为其他区域争相学习的模式,不断引领和推动中国租赁产业创新发展。
如在飞机租赁领域,目前中国民航机队有3141架飞机,约六成为租赁方式引进。在以租赁方式引进的飞机中,东疆引进民航客机776架,约占40%的市场份额。东疆模式的有益探索对包括飞机租赁公司、航空运输企业和本土飞机制造企业等在内的航空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在国内市场大有作为,越来越多的中国租赁公司借助东疆平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而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飞机租赁行业也迎来沿线国家市场开放、合作共赢的重要机遇期。如新丝路租赁通过东疆平台与巴基斯坦宁静航空完成3架全新客机租赁业务、中航租赁通过东疆平台向格鲁吉亚提供2架客机。国际知名的飞机租赁企业陆续在东疆开展近百架飞机的租赁业务,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境外租赁公司落户东疆。近期渣打银行、Avolon、Waypoint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在东疆设立平台公司,服务国内客户,拓展国内市场。而为了共享东疆政策创新的先发优势,全国其它地区的租赁企业越来越多地将东疆作为业务发展的第二落点,纷纷设立专业子公司和项目子公司,开展租赁业务。特别是在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审批权限下放到自贸区以来,东疆迎来了一大批优秀企业落户,截至今年8月,全国共有230多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其中东疆占比超过1/6,位居全国首位。
随着租赁产业不断聚集、发展,东疆还为行业上下游交流互动积极搭建平台,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和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两大东疆自有品牌经过6年的成长与积累,在参会规模、出席嘉宾层次、行业覆盖面,以及国际化程度方面不断提升。目前已成为亚太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租赁行业盛会。
未来东疆将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在租赁产业的商业模式、融资结构、资产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和完善。同时,将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租赁产业发展的外汇、监管、税收、司法等政策环境,促进租赁业走开放的国际化道路,不断推动航空金融产业与国家重点产业和重大战略紧密结合,打造国际航空金融聚集地。
政策高地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这五年来,在国家多重战略机遇助推下,东疆保税港区充分发挥政策高地效应,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非核心功能承接成果显著,区域产业协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大批央企、大型国企和知名民企以东疆为平台,开展租赁、贸易、航运物流、保理业务,东疆作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创新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来自京津冀地区的项目数量和注册资本达到总量的一半以上。
龙头项目多
京津冀优质项目的落户为东疆区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来,众多龙头项目接踵落户。如中铁装备集团盾构机保税维修项目实体入区,将建设全国最大的再制造基地和零部件仓储交易中心,实现装备再制造功能拓展,对东疆建设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最大的跨境电商自营平台网易考拉华北分拨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将成为承接京津冀及北方市场业务的核心基地,让京津冀及北方的消费者感受到跨境商品“次日达”的便利和天津自贸区带来的改革红利。此外,还有中粮、中铝等大型央企纷纷在东疆成立融资租赁、投资管理和国际贸易项目,同时都有望在相应行业形成带动作用。
作为北京最大的农业国企,这几年来,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就充分看到了东疆区位、开放政策等便利优势,加快了在这里布局。“前不久我们在东疆建设的2万吨冷链仓储库投用,这个项目主要是为进口冻品、水果等更快地走上京津冀市民餐桌而服务的。随着天津自贸区通关便利化服务效率持续提升,进出口货物可以享受便捷的通报、通检、通放,检验检疫流程也大幅简化,进出口通关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了。”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型业态多
随着东疆区域功能不断拓展,越来越多京津冀企业将其下新兴业务放到这里。几年来,大型央企、国企投资的新金融项目迅猛增长;中集海工、首钢集团的新金融项目纷纷落地,仅今年上半年注册新金融项目近30家。文化服务贸易项目如雨后春笋,东疆国际艺术中心一期版画基地项目扎实推进;保利文化集团等国内大型文化企业,艺龙网、去哪儿网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已都在东疆布局。平行进口汽车产业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立1688进口货源平台天津站,建立线上平行进口汽车展销中心,在线上为企业提供关检、金融、仓储、销售的一站式服务,与传统平行进口汽车线下流通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创新流通体系。
模式创新多
在天津自贸区试验区运营后,自贸区红利正在不断向北京、河北等地释放,东疆也充分发挥政策高地效应,创新多种合作模式。如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作为体现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和功能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截至目前,东疆在京津冀地区共批复设立直营中心17家、北京3家、天津9家、河北5家,其中,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与河北省保定市、唐山市、沧州市等地区政府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地区经贸往来,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将天津自贸区的改革红利辐射延伸,打造区域合作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