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2018年年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教授,副院长毛艳华教授出席年会并发言。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致欢迎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张军教授在致辞发言中回溯了国家设立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开放的政策过程,表示当前的改革与40年前的情况已大不一样,深化改革需要讲究策略方法。随后,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营中心主任黄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分别围绕自贸试验区在行政审批改革、自贸试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由贸易港立法、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等主题发表演讲。
李善民教授认为,自贸试验区在行政审批改革卓有成效,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效果明显,金融开放创新和法治化建设尚停留在浅层次上。李善民教授表示,目前深层次改革推进难度很大,“两头热中间冷”,基层陷入了改革迷茫区;自贸试验区鼓励改革,没有容错;地方政府高层次专业人才稀缺,又想自下而上推行突破性体制改革,难上加难。李善民教授提出自贸试验区要建立减少信息不对称、激励兼容的治理机制;针对自贸试验区的特殊地位制定专门法律;充分利用好负面清单制度前提下,精准对某些产业给予政策支持。
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主持了“国际经贸关系新特征与上海自贸区发展”分论坛,并以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改革方向为主题进行专题发言。他表示,贸易便利化改革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转型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势下,自贸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改革要服务于贸易强国建设战略,加快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和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创新政策,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同时,要为当前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开展压力测试,为高水平自由贸易协议签署提供新议题试验。毛艳华教授通过列举上海、香港在跨境贸易活动中的通关耗时、贸易成本数据进行佐证,指出要借助机构改革契机建设新海关,提升口岸管理高效集成;构建法治化、国际化的通关环境;以“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为目标服务贸易功能转型;实施贸易便利化协议,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本次年会通过审议,上海电力学院、海南大学、大连大学等3所高校自贸区研究机构正式加入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