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之声】林江:多管齐下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佛山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着迫切需求和探路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包括佛山在内的珠三角城市通过劳动力、土地、环境的低成本吸引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如今,珠三角地区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同时还面临着高端制造业向美国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双头挤压,加上土地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也接近上限,系列因素影响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变化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居民的高品质消费要求得不到满足,故产生了每年我国居民境外购物上万亿元的现象,加上居民们对高质量教育、医疗的需求,其供需缺口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为此,中央层面迅速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从需求侧管理转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扭转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局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位由此凸显。

佛山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原则,进行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一是要解决实体经济供需失衡、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供需失衡问题。佛山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之一,制造业门类也日渐齐全,尤其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赋予了佛山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使命,然而,作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佛山,制造业领域急需集聚新动能。另外,佛山要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法律、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在佛山的集聚,作为地级市,佛山需要通过深化与广州的同城化来克服自身的短板。近年来佛山在发展千灯湖高新区上取得长足进步,吸引了一批金融机构的后台信息支援中心落户佛山,但是佛山实现从佛山制造到佛山服务的转变仍需时日,而服务是制造的基础和前提,这显然是佛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是着力于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佛山早年致力于禅桂新的区域发展布局,之后又引入了千灯湖和南海狮山的园区发展元素,加上佛山“一环创新圈”的建设,佛山的区域发展布局让人们耳目一新。然而,高明、三水与南海、顺德、禅城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和落实,佛山需要明确其作为制造业中心的区域节点地位,一方面充分借助广州作为省会城市的资源,同时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从而把佛山的产业资源和项目进行国际化配置。如果佛山的区域节点角色得到确立和强化,加上珠三角地区的肇庆也将倾向于接受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深圳、广州的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的辐射,高明和三水发挥作为产业和创新资源辐射的“二传手”的角色将日益明显,从而有助于佛山的区域协调发展,并借此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致力于加快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以及科技创新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对佛山而言,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以及优化组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发展新业态和新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佛山经济的效率。事实上,佛山已经做出决定,以落实全省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积极引导800家本地的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这些企业之间,不乏产业链条上存在互补和相互依存关系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兼并、收购、重组实现企业在产业链的形成和再造过程中的价值提升,从而把佛山产业的金融化与数字化进程进行巧妙的对接,既体现佛山制造的硬实力,也积聚佛山服务的软实力,为佛山实现高质量目标保驾护航,最终引领佛山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阶梯上持续向中高端方向前行。

佛山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开放倒逼改革来实现。广东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开放既包含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两种开放相辅相成,而佛山作为广东的制造业城市,全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是用开放倒逼改革的最佳试验场:既通过融入大湾区,充分对接国际规则和市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一流的先进制造业进入佛山,更要通过拓展国内市场,把国内一流的制造商、风险投资商和技术研发商集聚过来,实现与国际一流先进制造业资源的充分融合,并利用包括军民融合在内的战略措施推进佛山制造的品质革命。

佛山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金融关系的协调。要严控地方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作为地方政府,佛山可以在构建地方税体系和现代财政制度上进行大胆尝试,并在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上扮演全省乃至全国的表率和示范角色。

佛山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抓好创新主体的培育并深度参与国际城市群的竞争。佛山应该充分把握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以及打造“中国硅谷”的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道路,让佛山企业真正成为“走出去”和“请进来”过程中的主体角色。佛山市政府已经宣布,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0亿元,总计投入55亿元用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很显然,这些创新平台的服务对象是作为佛山创新主体的民营企业,鼓励和引导佛山企业融入大湾区的城市群之中,充分借助和利用来自深圳、广州的创新资源是佛山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快捷通道。

佛山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吸引高素质人才上下大工夫。在此问题上佛山可以借鉴东莞中子科学城的经验。东莞把中子科学城的建设作为高水平的创新引擎,其本质就是以项目为基础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东莞,此举的优势是可以在短期内吸引尽可能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如果能够配合东莞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其对于相关人才的吸引力自然增加,然而,如果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的完善不够到位,人才在完成了项目工作后可能就会离开这个城市。佛山当然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来吸引人才,但是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探讨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佛山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人才的规划和储备。

链接:http://epaper.fsonline.com.cn/fsrb/html/2018-05/09/content_2_1.htm

作者: 
林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