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柯丹洁 实习生/夏婉琦)15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暨“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23个自贸试验(片)区过去一年的制度创新成效。
据了解,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于2015年1月22日挂牌成立,是依托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建设,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为研究对象的广东省重点智库。此次活动是研究院连续第三年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发布相关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发布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和蓝皮书,通过智库第三方评估,对过去一年11个自贸试验区及其片区制度创新成效进行总结,提炼特色亮点,查找短板不足,建言改革路向。
“过去一年,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高水平推进智库建设,围绕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型经济理论与政策开展专题研究,先后向中央及广东省广州市等有关部门递交多份内参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省部领导批示,承担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的专项任务。”李善民副校长在会上指出。
据悉,蓝皮书分为总论、专题篇、区域篇三个部分。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介绍了蓝皮书的主要内容。他介绍,总论部分强调了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初衷,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面临“两头热、中间冷”、“大门开、小门不开”、“鼓励改革、没有容错”等三大困惑,提出制度创新突破点。专题篇选取“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走出去”、“贸易便利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市场国际化”、“国际商事仲裁”6个维度对自贸试验区在特定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效进行了总体分析。区域篇邀请11个自贸试验区的专家学者对所在的自贸试验区一年来的建设情况,结合每个自贸试验区的使命与特色,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深化改革方向。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林江教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制度创新指数”有关情况。制度创新指数选取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南沙片区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等三项指标排名均位于前三名,前海蛇口片区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等五项指标排名中位于前三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便利化、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等四项指标排名中位于前三名。
此外,考虑到1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起点不同,进度不一,经济基础和特色试点任务各异,课题组在总体排名外,对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单独排名。指数评价测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研究院成员对自贸试验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二是研究院与专业机构建设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料文献数据库”;三是各高校和研究院所自贸实验区研究报告。
链接:http://edu.southcn.com/e/2018-06/16/content_182260851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