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信息

Warning: mkdir(): Permission denied 在 boost_mkdir() (行 1407/var/www/html/sites/all/modules/boost/boost.module).

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策源地作用 前海加快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先行区

当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改革开放创新新局面,推动前海“改革开放再出发”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深圳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走在最前列勇当先锋。

创新是第一动力。一直以来,前海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先行区。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人才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七大板块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目前,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已达36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5项,在全省复制推广62项,全市复制推广79项。完成首批10个制度创新体验展示区建设,充分彰显了前海“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今年5月,商务部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的27项中,有7项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率先开展或首批纳入国家试点。今年初,广东省自贸办印发新一批75个制度创新案例中,有33个源自前海,今年4月,广东省自贸办评选出的30个“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中,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有18项案例入选,占总数60%,位列三个片区首位。广东省自2015年至2018年推出的四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中,62项来自前海蛇口片区,推广数量超过全部成果的60%。

投资管理体系高标准接轨国际

前海以“降门槛、提效率、便企业”为目标,构建高标准接轨国际的投资管理体系。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出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十二条”举措,全面排查前海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大力推进政务流程再造,降低企业制度交易成本,致力于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和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全球最佳营商环境。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打造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和外商投资备案回执时限从自贸区成立前的20个工作日减少到2个工作日。

以税务领域创新为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以先进的技术创新,让纳税人从“跑马路”到“跑网路”,率先迈入了“移动互联网3.0时代”,与国际接轨,助力深港合作。

“互联网+”实现自助办税。在自贸片区率先推出了一体化电子税务局、移动缴税、微信缴税、年所得12万元个税一键申报、跨境电子缴税、自然人税务局等多项便民服务举措,开发对接财务软件的多税种申报平台,实现纳税人“一键报账、一键报税”功能。95%的事项网上办理,使纳税人大大减少了“跑税务”的频次。其中,跨境电子缴税惠及一带一路有跨境缴税及跨境支付需求的企业,入围广东省自贸区新一批创新案例。

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财务室副总经理邬黛红表示:“近3年时间,感觉自己负责的办税业务高效了很多,流程简化了、窗口合并了,还有了网上税务局。”

深圳市前海税务局局长陈维忠表示:“目前,税务部门已与19个部门共享30亿条数据,自主建立1100个数据查询子集,创新搭建前海大数据决策平台。联合香港税务局、前海管理局、经贸信息委等多部门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开展跨境税务风险、G20税改和BEPS行动计划等专项研讨。从被动‘等纳税人上门’变为主动‘送政策上门’,通过大数据筛选‘应享未享’的纳税人,每年发送近2万条信息提醒企业享受优惠,对基层落实税收优惠情况跟踪考核,确保‘应享尽享’。分析纳税人办税及排队等候数据,推出预约办税服务,减少办税等候时间50%。”

此外,税务部门还将人工智能引入办税服务中,开发金税三期智能化辅助工具,提供智能提醒、审批辅助、行为分析等7大功能。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优化税收咨询、纳税辅导全天候服务,结合实名办税,配合语音识别、人像识别等技术,实现纳税人的刷脸办税,语音申报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推出全国首个VR办税厅,采用720°实景漫游、网上还原实体办税厅,将所有办税业务分类别、流程化,业务窗口定向对接流程指引,实现精准导航。

贸易便利化成效突出

前海以“促合作、简手续、降成本”为导向,构建高效集约的贸易监管模式。深圳海关启动跨境快邮件全天候通关模式,引入“顺势监管”理念,实现国际快件包裹“智能分拣、集中查验、分区操作”。推动智能化通关、进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深港陆空联运、全球中心仓、原产地证智慧审签等试点改革。单一窗口上线运行,企业货物申报数据项减少1/3,船舶申报数据项减少80%、放行时间由1天缩短到1小时;“中国前海”船籍港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设立;迅隆船务所属“台山”轮成为以“中国前海”船籍港登记的第一轮;推行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网上查验”,每年可为自贸区船舶代理企业节约工作时间9000余小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帮助企业实现“一店三态”,即在同一实体店内实现“一般贸易进口”、“保税展示交易”和“跨境电商进口”三大类进口商品“线上+线下”销售模式。2017年以来,前海湾保税港区跨境电商出口货值达到4506万美元,增长67%。

深圳海关在快邮中心引入“顺势监管”理念,将海关监管嵌入到快件企业的运营流程中,实现国际快件包裹“智能分拣、集中查验、分区操作”。深圳海关对现有物流分拣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自动化分拣线12条,并在上线口设置“智能分拣”功能,实现货物自动化放行、查验、扣仓,平均每票货物从上线到放行耗时仅22秒。快邮中心为此打造“1+N”监管区域,建设了1个公用操作区,为所有中小企业提供集中调拨、装卸、分拣的场地。为顺丰、敦豪等大型快件企业建设专用操作区,配置单独分拣线,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同时,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将通关便利程度与快件企业资信状况挂钩,针对高级认证企业,提供优先审单、降低查验率等便利措施,优化投资经营环境。

金融创新硕果累累

前海以“新业务、新机构、新通道”为特色,扎实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示范窗口建设。在全国率先推动实现跨境资产转让、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和跨境双向股权投资“五个跨境”等。成立全国首家社会资本主导的前海再保险公司、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建设全国首个获得授权由分局自行审核管理辖内机构跨境转让业务的试点地区。简化自贸区市场准入,推动7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落户前海。CEPA框架下两家港资全牌照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东亚前海证券责任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在金融安全方面,前海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前海监控系统、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服务平台、前海公共信用平台等科技手段为依托,通过五个“强化监管”(强化金融监管机构建设、强化金融监管责任落实、强化金融监管机制探索、强化金融监管科技手段、强化金融企业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力争将前海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金融安全示范区。目前,前海已汇聚各类金融企业6万余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为全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2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在前海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的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此前,企业在进行资本项目收入的对外支付时,需要向银行逐笔、事前提供相关交易凭证,如合同、发票等。试点政策实施后,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可凭支付指令直接在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的相关支付,手续简化,流程缩短,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

此项试点政策的实施,是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范围内,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积极探索,可为下步实施更高程度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积累经验,也是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新举措。同时,该项试点政策的实施,将为前海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提供新的助力。

法治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前海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国际商事法庭、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一中心两基地”、粤港联营律所事务所、深圳国际仲裁院等一大批创新型法治机构集聚前海。全国首创庭前会议制度、“港籍调解”与“港籍陪审”制度,适用香港法律在前海审判经济纠纷案件,形成了对接香港、接轨国际的法治环境。前海法院推动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审判机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截至今年6月,前海法院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4624件,数量为全国第一。深圳国际仲裁院与世界银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合作建立商事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促进保护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各种的利益,更为中国企业在美就近解决商事纠纷提供了便利。前海公证处首创跨境公证法律服务,快速解决境外律师跨境取证难问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切实便利。

前海法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行八个方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率先探索跨行政区划管辖案件,率先实行立案登记制,率先探索审执分离,率先探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分离,首创港籍陪审员制度,首创大法官会议制度,发布全国首个自贸区司法保障意见,率先发布《涉自贸区与合作区案件审判指引》,在司法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改革上取得突破等等。形成了一批公共法律服务创新成果。

深圳国际仲裁院首创电子证据固化、在线公证、在线仲裁智慧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了证据固化、视频开庭、在线裁决,对完善我国电子证据认定及保全机制提供了司法实践样本。前海公证处首推“遗嘱保管制度”,丰富遗嘱公证服务内容,满足市民特别是在前海创业、工作的境外人士对遗嘱私密性与公证规范性的特殊需求。蓝海法律服务中心推出“创新第三方域外法律查明机制”,解决涉外案件适用域外法律查明难的问题。

广东安证计算机司法鉴定所推出“第三方电子数据保全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解决诉讼前和诉讼中的“取证难,举证难,出证难”等问题。广东公标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推出“创新司法鉴定服务信流程”,通过鉴定机构在争议技术问题上的介入,最大程度降低知识产权类案件诉讼和司法成本。

前海构建起以前海法院为中心、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前海法院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建立了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纠纷解决平台。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全国首创资本市场商事仲裁、商事调解、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四位一体”解决纠纷的前海模式,得到中国证监会的高度肯定,认为对于资本市场“定纷止争”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化治理模式逐步成型

前海以“精简化、高效化、现代化”为重点,以法定机构为核心的市场化治理模式逐步成型。借鉴香港经验,成立全国首个以法定机构模式主导区域开发治理的公共组织——前海管理局,形成“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咨委会社会机构”的市场化政府治理新格局,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了有益经验。成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综合执法局,通过自贸区综合执法改革,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联合监管机制。

今年7月,深圳市监察委员会派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监察专员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将实现包括前海在内的全市各功能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我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出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创新人才执业和服务机制

前海放宽港澳专业人士执业门槛,通过资格认可、考试互免、合伙联营、港资工程项目试点等特殊机制安排,先后制定香港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社工、房屋经理、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工料测量师、屋宇装备、建筑测量师等在前海执业的办法措施,降低准入门槛,让香港专业人士能进来。

前海在全国率先落实港澳居民免办就业证政策。今年3月,前海率先落实港澳居民在区内工作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允许境外人才购买住房公积金,取消办理社保、人才项目申请时对就业证的前置查验,得到了香港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实施了24年的港澳人员内地就业许可制度,在前海率先实现突破。目前这一创新已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

前海积极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深圳市前海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为人才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树立了“每月一期前海讲堂、每季度一期人才沙龙、每年一届前海深港人才合作年会”的常态化人才服务品牌,目前已举办40期前海讲堂、13期人才沙龙、4届人才年会。

前海打造了一批深港合作的特色平台,促进深港人才合作。深港青年梦工场引进了IDG等12个孵化平台,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04家,其中港澳国际团队158家,创业项目聚焦互联网+、智能硬件、文化创意等领域,超半数创业项目成功拿到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4亿人民币。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为全国自贸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经济与社会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今年6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暨“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据该指数显示,2017年,23个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获总体排名第一。

链接: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1808/17/content_44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