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管理权限,如何“放得下”,又如何“接得住”

近日,广东印发《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提出以有利于自贸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片区确有需要又能有效承接的原则,充分开展评估论证,依法将下放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省级管理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

“确有需要又能有效承接”,正是管理权限下放的两大关键因素,也是“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另一表达。当前,广东自贸区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权限?如何才能接得住用得好?《南方》杂志记者在走访三大自贸片区过程中,逐渐寻找到了答案。

多下放管用好用的事权

“要关注事权下放实际效果,真正从基层的需要出发,多下放管用好用的事权,鼓励广东自贸试验区敢闯敢试。”去年1月15日,在研究部署向广东自贸区下放第二批省级管理权限事项时,省政府常务会议如此强调。

毋庸置疑,各自贸片区在先行先试中遇到了什么瓶颈,突破发展需要怎样的权限,基层最有发言权。拿南沙片区来说,目前正大力发展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就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因此,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自贸办主任潘玉璋建议,加大相关产业发展的配套事权下放南沙自贸片区,以推动IAB产业、高端医疗服务产业集聚发展。

“具体而言,例如南沙有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权限的需要,该项权限的下放有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目前该项仍为省级认定权限。”潘玉璋还提出,南沙正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用电规划审批等方面有事权下放的需求,希望省里能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为拓展澳门居民生活空间,加快珠澳两地融合发展,横琴片区正在探索的“澳门新街坊”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集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是横琴片区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现实价值。“由于该项目需要在横琴新区探索试验新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模式,因而还需要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和批准创新实施有关政策,需要澳门特区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延伸。”横琴片区自贸办副主任王彦向记者坦言。

广东自贸区的目标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多下放管用好用的事权,不仅是基层的呼声,更关系到“两区一枢纽”的建设。“创新不分时间早晚,而在于改革决心和力度”,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看来,诸如土地管理、投资管理、机构编制管理等与基层工作密切相关、迫切需要的权限,都可以最大限度地下放,才能更好发挥自贸区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两头热、中间冷”

广东自贸办主任曹达华在上月透露,国务院印发的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所确定的122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119项,完成率达97.5%,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然而,他也指出,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安排,尤其是与新加坡等国际知名自由港或自贸区相比,广东自贸区在贸易监管、金融创新、财税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接下来将谋划推进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

在诸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中,就包括《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推动横琴口岸“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查验模式改革。即按照相关规定和约定,内地查验单位对出入境车辆、货物进行查验后,把通关信息实时传输给澳门查验单位共享,澳门查验单位保留对车辆和货物的抽查权,从而最终实现“一次排队、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幅提升珠澳口岸的通关效率。

这一操作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全国人大授权,公安部(移民局)、海关总署、澳门特区政府的支持,才能最终实现珠澳两地的“无缝对接”

“类似的事项有很多。虽然省里给了管理权限,但仍需要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王彦向《南方》杂志记者进一步举例道,“比如,我们特别希望在港澳合法使用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将来在自贸区也可以使用,目前这个权限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南方》杂志记者看到,在《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中,“争取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特殊审批”“争取放宽医疗机构和境外医师准入条件”等事项都提到,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

今年以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通过对全国多个自贸区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积极性很高,却受制于授权不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两头热、中间冷”,国家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层面,热情度明显低于两头(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委之间存在的权力边界使得整合性改革措施推出缓慢,部门之间协调成本很高;省级政府亦不愿意全部授权。

“不只是看省级管理权限的下放,还要看中央各部委的管理权限是否也可以下放到自贸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认为,如果从中央到省级管理权限能够试点,广东自贸区未来在贸易自由化推动方面速度将越来越快。

舞好“双刃剑”

如何用好政策,在自贸区落地实施?

“更大的管理权限来了,也可能是把双刃剑”,在毛艳华看来,能不能接得住、用得好是关键。

对此,王彦也表示,并不是说给的权限越多越好,有时候也有风险。每项权限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职责,有时这个职责是中央或省里才有能力进行监管和综合保障的。如果一下子丢给基层,而基层没有专业的队伍和能力,就会出现接不住的情况。

据统计,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共承接省市授权及委托管理事项147项。“总体来看,管委会承接的行政管理事项覆盖领域广、量多,协调部门多,部分事项专业性和复杂性较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为承接好这些事项,片区管委会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对省市授权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最终提高审批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对自贸片区管委会来说,管理权限的下放,倒逼他们更进一步探索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效能的提高。“自贸片区管委会的组织架构、管理团队能力,要与下放的权力相匹配,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模式。”毛艳华表示,尤其是要加大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优秀人才的市场化招聘力度,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到自贸区建设中来。

此外,三大自贸片区还提出,希望事项事权能够统筹配套下放,进一步加大赋权的力度。“目前来看,存在部分审批事项涉及若干具体事权而未能统一下放,导致已下放的一两项审批无法真正在南沙片区完成。”潘玉璋建议,事权应全流程、全链条配套下放,避免“代收件”“初审”性质的下放。

要想避免权力下放不系统不配套的情况,毛艳华认为,必须立法护航,明确自贸区的法律地位,用法律保障自贸区的权限,从而更好落实改革试点任务。“下一步,需要建立健全系统的有利于自贸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