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中大自贸区高端论坛 专家呼建大湾区建跨境枢纽组合港

                                         

第五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22日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来自全国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进行研讨。中国海关学会广州代表处专职副主任何力表示,目前全国多个自贸区的建设,都依附在海关特殊监管周边建设起来,这意味着自贸区政策要在海关监管政策为基础进行创新。然而,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历经六次发展,要突破原有措施进行创新较为困难。“如能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自贸区政策叠加,则可实现大湾区资源配置一体化及物流监管一体化。”何力建议,可在将香港、深圳港、广州港等构建成为跨境枢纽组合港,为海关政策创新提供新的载体。 
 
在海关系统工作多年的何力留意到,现在香港机场已经将不少打板等物流业务转移到蛇口和南沙港口运行。目前合作模式是香港提出箱单配置要求,再由蛇口进行中转集拼业务,再进行分装打包,最后货物可直接送到香港机场。何力说:“这就是如今两地物流合作、海关互认的实践基础,但目前还没形成系统性的制度。如果能构建跨境枢纽组合港,那么现在的实践就有望更加规范和制度化。” 
 
何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枢纽组合港,更多是功能和资源调配的组合港。他指出,香港、深圳港、广州港等港口,既有国有控股港口,也有外资以及完全私人独资港口,因此可从资本或从投融资主体进行组合。“深圳港蛇口,盐田,以及广州港的南沙港,都已是保税港区,若与本来就是国际自由港的香港打通,那么我们海关在管理创新上就能更大胆设想。” 
 
对于海南建设自贸港,中山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符正平认为,这需要解决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之下,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问题。“这包括解决高端服务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对外开放问题、解决科技发展‘卡脖子’关键技术等都需要自由贸易港有新的政策突破。”他指出,高端人才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要,自贸港特别要在人才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等出台新措施。 
 
对于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创新作用,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由贸易区创新发展研究院联盟秘书长王海平认为有三点。他说,首先是在物流上,实现贸易便利化。其次是投资自由化,即在金融上进一步开放创新。第三是进行商事制度改革。

链接:http://www.takungpao.com/finance/236132/2018/1222/224028.html

作者: 
卢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