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为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科创中心建设,更好发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作用,加强检测认证服务,促进汽车产业发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共同签署《共同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暨汽车产业发展质量认证服务工作备忘录》,就优化上海自贸区汽车质量认证机制达成共识,合作推进项目:共建保税区内进出口机动车检测实验室,优化整车生产企业CCC认证流程,设立进口汽车检测认证通办服务窗口和网上平台,深化“一带一路”产品认证国际合作,聚焦汽车全产业链推动服务认证评测研学项目落地等。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出席并见证备忘录签署;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许增德分别致辞并见证签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陆梅,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姬兆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陶永华分别代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和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签署备忘录。
去年,上海口岸进口整车37.2万辆,占全国33.6%。作为保障汽车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CCC认证是我国按照世贸组织有关协议和国际通行规则,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国家规定,自2003年5月1日起,所有汽车产品必须符合CCC认证要求并通过认证,未通过认证的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
企业“最多跑一次”
汽车进入市场再加速
在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方面再造流程、提速增效,是这次签署备忘录的一大特色。
建立“通办窗口”、“网上平台”,让企业“最多跑一次”。为进一步为自贸区国际贸易提供便利,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将支持浦东新区,在外高桥保税区设立“进口汽车检测认证通办服务窗口”,完善“一门式”服务,加快产品认证准入的速度。同时,还将逐步建立具有法律法规、强制性产品认证、环保产品认证等信息查询和办理功能的进口汽车检测认证服务网上平台。
再造汽车整车企业发证流程,实现“先发证、再审查”。对汽车企业而言,认证的一般流程是,先对产品进行型式试验,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工厂审查,审查合格后再发证。而这次备忘录签署各方将着力争取国家认监委支持,推动汽车整车企业发证流程再造,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实行“先发证、再审查”。即对注册并实际生产地在上海自贸区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在完成样车型式检验的基础上先发证,后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厂检查,并按照强制性认证法律法规开展认证后监督检查。新政策有利于缩短取得认证时间,促进汽车上市加速。
先发证,再审查
今年1月7日,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产业区正式开工建设。特斯拉超级工厂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全部建成运营后年产能预计达50万辆纯电动整车。先发证、再审查试点,将极大节约特斯拉等企业时间成本,也将吸引更多汽车整车企业落户浦东。在试点基础上,改革还有望扩大到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汽车检测认证国际合作再升级
自2015年,国家认监委支持浦东建设全国首个“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以来,浦东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浦东集聚了国家级检测中心12个,各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199家。产业规模和营业收入位列上海各区之首,服务辐射范围已经扩展到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
利用产业优势,上海自贸区不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在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便利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2018年6月
国家认监委与上海自贸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支持上海自贸区成立服务“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
2018年10月
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中东分中心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揭牌成立,进一步提高服务进出口企业的能级
2019年5月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又设立了“中沙进出口商品合格评定工作站”,持续助推国际贸易便利化
这次备忘录的签署,是推进检测认证国际合作的又一项务实举措,将以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为基础,为自贸区和长三角范围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机动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出口企业开展法律法规及专项业务培训,并提供相关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推动进出口汽车产业发展。
去年底出台的《浦东新区促进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品牌、标准化、计量和检测认证等质量基础全要素进行扶持奖励,2018年下拨激励资金3299万元,今年已经全面启动了对国家级检测中心、CNAS认可等情况的资金扶持奖励(每项10万元)。
完善自贸区汽车产业服务布局
促进汽车进出口更便利
目前,上海机动车进口业务主要由相关检测认证技术机构承担。由于需求量较大,受中心检测能力限制,强制性认证的型式检验和环保试验等环节周期较长,一般检验需要6-8个月,不管是传统进口的中规车,还是自贸区试点的平行进口汽车,都面临着企业仓储成本同步提高的问题。
为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将会同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外高桥集团股份公司,计划在外高桥保税区内建设一个机动车检测实验室,专门用于口岸进出口汽车的检测,缓解目前检测能力不足的压力,进一步推动上海自贸区汽车进出口便利化,促进企业降成本。在符合国家工信部对汽车产业政策和海关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进一步为实施改装场所CCC认证工厂检查提供“就近服务”。
聚焦“产业融合”
汽车服务认证覆盖全链条
在上海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促进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下,签约各方将结合现代服务业评测业务在上海自贸区的开展,聚焦汽车“全产业链”,研究制定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的汽车服务业领域的先进标准和评测实施方案,通过第三方认证评测手段,推动汽车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质量提升和效率提升。
尤其是在物流、出行服务等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领域,积极推动认证评测研学项目的落地,积极促进汽车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在此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浦东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