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广东省内海关推出一批突破性改革试点,助力自贸试验区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粤港澳合作。57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纳入全省范围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占全省122项改革经验的46%。
五年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和珠海横琴三个片区发展势头良好。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826.94亿元,同比增长33.94%,远高于同期全省外贸增速,为广东外贸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口增长31%
“海关创新监管措施,以前出口货物通关需要3小时到半天,现在1小时就能搞定,通关成本也大幅降低。”大常生董事长曾力举例说,以每辆车10吨货物计算,以前等待时间长,每辆车每次物流成本就要1.5万元,但现在时间减少了,只需5000元左右。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不仅跨境电商出口更加便利,“海淘”进口也蓬勃发展。今年第一季度,跨境电商网购业务进口46.7亿元,同比增长30.9%。海关创新多项贸易便利化举措,加快自贸区发展。据统计,省内海关共有五批合计57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纳入全省范围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占全省122项改革经验的46%。其中,通关便利化措施45项,约占80%;事中事后监管类与支持产业发展类各占10%。
这些措施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企业贸易“痛点”:
——“互联网+海关”实现报关单“一键改配”、转关单关锁号自动修改录入等功能,以系统自动对碰减少人工干预,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跨境电商货物“先放行入区、后理货确认”,有效节省了物流仓储企业在口岸理货、重复装卸等频繁操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推出海关政务审批“一站式”服务,整合了原来分散的口岸卫生许可证、进口食品收货人等海关政务审批业务,企业到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全部准入审批业务。
制度创新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广东自贸试验区,海关注册企业从2015年初的2000多家,增长到2020年的1.38万家,增长6倍。
粤港口岸通检时间从10多天缩至3小时
“深化粤港澳合作示范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我们加强与港澳海关的协调合作,实施了多项具有港澳特点的创新制度,成效明显。”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自贸处副处长谢越表示。
粤港两地跨境快速通关、深港陆空联运、港澳小型船舶内外贸同船运输、港澳游艇“自由行”、澳门机动车便捷进出横琴、珠海与澳门海关机检结果参考互认……五年来,在粤港澳三地海关深度合作下,多项便利举措落地实施。
“推进粤港检验检测结果互认”是其中一大亮点。广东省内海关对符合“CEPA原产地认定标准”的港澳产食品,将港澳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原产地、卫生证书等以及风险监控结果作为监管依据,口岸通检时间缩短到3小时内,相比传统查验流程减少11天以上。
拱北海关还支持横琴口岸实现与澳门24小时通关,2019年横琴口岸进出人员达892.4万人次;支持澳门机动车便利进出横琴,2019年监管进出境单牌车共17.5万辆次。
深圳海关则在前海蛇口片区的前海湾保税港区推出“离港空运服务中心”项目。企业在此“一站式”完成订舱、理货、打板等环节后,货物可直接运往香港或国内机场“登机”,销往全球各地。
这一新模式下,以前海为中心的“全球揽货—前海集聚—机场直飞”进出口贸易生态圈逐步形成。目前,经前海“登机”进出口的货物超过6300吨,货值超过63亿元人民币,全流程耗时平均节省6—8小时,物流成本减少约30%。
■链接
南沙
●在海关创新推动下,南沙自贸试验片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19年12月,南沙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1.80小时,比2017年压缩64.96%;
●出口整体通关时间3.46小时,较2017年压缩88.25%;
●3179家企业完成海关注册登记,五年间增长近12倍。
前海蛇口
●五年来,深圳海关推出62项自贸试验片区创新举措,有30项纳入省级以上复制推广经验。其中,“入境维修‘1+2+3’模式”“先放行后改单作业”“保税燃料油跨港区供应模式”纳入国务院复制推广经验。
●五年来,前海蛇口自贸试验片区内注册企业达9200多家,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的386.4亿元增至2019年的1285.5亿元,增长2.32倍。
横琴
●拱北海关将改变传统“两地两检”通关模式,在新横琴口岸旅检通道复制实施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通道“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卫生检疫模式。
●在货运监管上,拱北海关将探索对进出横琴货物实施一次机检查验、信息数据互换互认等创新措施,推动流程整合、数据互换、结果互认,大幅提升监管效率和通关便利化水平。